第二十一节 撄宁归真说实话,从《周易》到《道德经》,再到《庄子》,我都不认为它们提供了什么具体的人生智慧和解决方案,只是
故乐通物(乐于通晓万物),非圣人(尚不足以称为圣人)也;有亲(对待人民有亲疏疏),非仁(也称不上是仁者)也(参《道德经》
第二十节 古之真人《黄帝内经》开篇是《上古天真论》,就是说上古之人,率循天道,故能与天地无违而成就真性真德、全神全形之人
第十九节 天选之人有天刑之人,必也有天选之人。兀者王骀忘其知(智),兀者申徒嘉忘其形,那哀骀它呢?就是忘德(德不形,但全
第十七节 与物为春兀者王骀忘其知(智),兀者申徒嘉忘其形,那哀骀它呢?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形不全者)焉,曰哀骀
第十七节 天刑之人庄子的文章有很多文字梗,比如辨,就有分别、辩论和变化之义。而兀字,更有十几个含义,如秃、高耸、无知、昏
第十六节 游心德和《德充符》的主角都是兀者,是畸人。兀,无知也,从后面看是丧足者。以卦比之,巽,逊顺,法于自然。生生是天
第十五节 无用之用梳理一下前三章隐含的呼应:《齐物论》对应于二虫之议,以消解“大小之辩”;《养生主》对应于大瓠之种,以明
第十三节 传言之道以言语去说服别人,其实是件难事。庄子在前面已经讨论过多次了,以道去服人也不是易事,因为对道的理解本来就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心斋),实自回(有我)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
颜回曰:“端而虚(态度),勉而一(行为),(表里如一)则可乎?”曰:“恶!恶可!夫以阳为(佯为)充孔扬(而张扬),采色(
第十二节 虚室生白《人间世》还是论生死,以人事与山木具体比对。人以有知,本是避死就生,却往往为生而死;山木无心,顺道自化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形容声音)已解,如土委(附)地。提刀而立,为之而四
第十一节 帝之悬解为什么庄子要消解人世之道?因为虚伪不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应当知止知至,细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你)胜我,我不若胜(倒裝),若果是(对)也(辩赢了并不就是对。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
第十节 庄周蝶变可以看到,庄子开始用古怪的名字(后面是古怪的人),用佛教的话就是告诫大家切勿着相。象指外形,目击而见;相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都是畸人)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细务,务必),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攀、求)道(为
第九节 仁义之非前面讲寓言,讲故事,后来却滔滔不绝,似乎是往而不反的言语思辩。与孟子的雄辩相比,庄子则丝缕交错,显得缴绕
笫八节 不道之道要说庄子的思辩功夫,最集中体现在《齐物论》了,汪洋恣肆,波诡云谲,没有一定的哲学素养,读来肯定会云雾缭绕
第七节 言语道断我们发现,老子和庄子都在语言与道(存在)的关系上着力甚茤,这也是古代中国文史哲不分的一个必然要求,就连《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