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鹊子问乎长梧子(都是畸人)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细务,务必),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攀、求)道(为无为),无谓(如)有谓,有谓(即)无谓(不关心是非言说),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无稽之谈),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系辞传》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黄帝尧舜也是真正的无为而治的代表。孔子的话是儒家立场,却表达了道家的无为而治,进一步反衬名实之间的差距。当然,我们或许能体会到儒道在某些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方东美说:“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与大乘佛学三者相提并论,是基于其系统虽然歧异,然却同具三大显著特色:(1)一本万殊论;(2)道论;(3)个人品德崇高论。”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所以)听荧(荧为光,不可听,成玄英疏:“听荧,疑惑不明之貌也。”我解释为,不过是一个传说,就是捕风捉影的意思)也,而丘(孔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太)早计(着急,过早计划),见卵而求时夜(可以打鸣的鸡),见弹而求鸮炙(鸟还射下来,由此贬斥孔子的短见、以假充真)。予尝(试)为女妄言之,女以(且)妄听之(谦辞)。奚旁(依傍,假借)日月,挟(挟带,还是依傍义)宇宙,为其脗合(为表示与日月宇宙同德),置其滑涽(故意混淆差别),以隶相尊(如卑微之隶借贵人之势而取尊)?众人役役(没完没了地设计、争取),圣人愚芚(像个小草傻傻的呆呆地),参万岁而一成纯(似乎从来没挪动过、变化过)。
万物尽然(尽,如静,静为天下正,老子这样说。万物都本有是其所是的理由和意义),而以是相蕴(因此而构成一个和合的世界)。予恶乎知说(悦)生之非惑(不必悦生邪!予恶乎知恶(厌恶)死之非弱(溺)丧(不必恶死)而不知归者(知道应当生死可齐,何必言利害,总不能我悦则生之,我恶则死之)邪!
后面这几句可参《道德经》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将老子之不争推极于无为,却否定黄帝之治,大概是因为语出孔子。庄子的寓言其实也是一种象,是一种寓理于事的法象。我们知道,中国文字起于象形,而周易以数理而成卦象,本是为了易于理解和认知,但到庄子,成了越具体却又越玄妙,这就是哲学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