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上,道士、和尚都是玄门中人,也都是“出家之人”。而圣人是治世之人,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为何要把这两者相提并论
老朋友说:我们购买产品时,会附带一本说明书。这个说明书,就是我们操作使用这个产品的指南。《道德经》是关于心的使用说明书!
“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无为”的主体是“圣人”而非百姓,“无为”的重中之重在于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而不公权私用,干
迷雾中的《周易》真相:《易传》的出现,是从卜筮到学术转变的转折点《易传》是中国儒家学者解释《周易》的著作,又名《易大传》
这是老朋友说的,我也不卖关子,直接告诉你:他说的金钥匙就是“及吾无身”。你若问我“你用这把金岩石打开了《道德经》的‘众妙
元代大儒吴澄窥破了老子文字背后的玄机妙理,认为“七善”乃是常人之所谓“善”,并非老子之所谓的“上善”。吴澄的核心观点是:
书接上回,继续我跟老朋友关于道、佛的讨论。可参阅上一篇:两千多年来,只有我一个人,把道德经彻底挖掘出来了皂罗袍:你就说我
这个标题已经够标题党的了,但我的老朋友原话比这还标题党,只是为了过审,不得不掐头去尾,简略表达一下他的意思。昨晚在回复老
头条号的“一苇国学”先生,出版集团金牌编辑, 主要研究易学、佛学、古代文学等,一苇先生学养深厚,他的解说娓娓道来,很有感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虽然内容不多,但争议不少,其中涉及“一二三万”、“阴阳”,更是千人千老子,各说各话,莫衷一是。老子
其实,把郭继承先生跟南怀瑾、陈鼓应两位先生放在一起比较,是很不严肃的。因为南、陈两位先生的解读相对理性。而郭先生更偏向于
解读经典离不开训诂,训诂必须为理解思想服务,对任何一个字词的训释,都必须选准能够充分表达这个字词思想的义项,不准确的字义
人们通常认为“道”或“德”为《道德经》的核心概念,但第二章全文不见“道”“德”二字,却接连出现了六个“不(弗)”字,也许
解读《道德经》的朋友,不少人将老子所说的“前识”理解为“政教礼制(陈鼓应)”,或“未卜先知”(南怀瑾),或“前文所言”(
周澜老先生是我的历史老师,年逾八秩,皓首穷经,因道相合,常与先生小酌论道,每有所得。得此夫子耳提面命,此生之大幸也!老夫
古今注老解经者千千万,儒释道三教,法墨兵九流,被丽披离,异彩纷呈。然“前识”甚深者,圉于一家之见;“自见”“自是”者难出
战国时期,狼烟四起,天下大乱,如何由乱而治?“稷下学宫”就此问题展开了长达百年的大辩论,“义利观”是其中一项重要命题。正
我的老朋友芦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又“吹”了,我说他太自负,他回答说: “我有充分的底气来自负! 这个底气就是破解了千古之
这是一所集教育、科研与议政咨询于一体的多功能机构,远胜希腊的柏拉图学园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到这所大学时说:在“
看了一天李零教授的文章,不仅自己看得头昏脑涨,天昏地暗,并且觉得李先生也有点天昏地暗——当然是“我觉得”,不知你看过他的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