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物解析 第二集 第四类降压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 血管紧张素受体及脑啡肽酶抑制剂,称为ARNI,是以2个药集为一体共晶体,在体内可以代谢为2个药物发挥作用,被高血压指南确定为第六类降压药物。 剂制上看:沙库巴曲抑制神经肽酶增加体内天然利尿肽水平,这些肽有助于扩张血管、利尿、减少盐分和水分的滞留,从而降低血压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而缬沙坦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衰症状和预后。 此药可以用于协同降压,特别对食盐量高高血压患者疗效会更好,我国研究显示,ARNI降低血压的幅度优于5类降药物约2.1-4.1 mmHg, 优于5种ARB大约3.6-6.0mmHg,更适合用于其心力衰竭治疗,其抗心衰作用优于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 这个药物缺点:因为是创新新药,价格稍贵一些,有些区域还没有,少数人可以出现低血压和高血钾(尤其是肾功能很差的患者) 不能用于哪些人:沙库巴曲缬沙坦不适用于孕妇或哺乳期女性,因为它可能对胎儿和婴儿产生不利影响。有肾动脉狭窄的患者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也应避免使用。不能与普利类(ACEI)药物联用,如果已经使用了普利药物要更换ARNI时需停普利药36小时。 总结一下: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高血压、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创新药物,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在降低死亡率、改善症状方面表现出色。然而,使用时需要考虑其较高的成本、可能的副作用以及禁忌症。 第五类降压药物的解析: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一些局限性和缺点。现在常用的B-阻滞剂为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和阿罗洛尔。它们主要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减少心脏的工作负荷和心率,从而降低血压。他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β-阻滞剂能够通过减慢心率、减少心脏的氧需求,这种作用对于那些伴有心脏问题(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尤为有效。因此B-B更适合于高血压伴冠心病、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通过B-B的治疗能够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绞痛的发生,预防心肌梗死后再发病,且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预后。β-阻滞剂还能缓解焦虑症状,减少由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引起的震颤等表现。对于压力大,紧张度高和心率快的年轻人是比较适用的。 需注意的问题;β-阻滞剂会降低心率,若患者本身心率较低或存在窦性心动过缓,可能会加重心动过缓,导致头晕、乏力,甚至晕厥。在老年人群中,β-阻滞剂的使用需要谨慎,尤其是考虑到其可能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缓和认知障碍等问题。对于糖脂代谢差的患者,B-b效果不好,对于需要做剧烈运的运动员B-b会减少运动耐力,长期使用β-阻滞剂后,若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反跳性高血压、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的风险。因此,停药时需要逐渐减量。 总结一下:β-阻滞剂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对于合并心脏病的患者。然而,其副作用(如心动过缓、代谢改变等)和禁忌症(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使得它们在一些患者中并非最佳选择。 第六类降压药物的解析:利尿剂 高血压的机制之一就是容量机制,吃的咸血容量会增高会引起血压增高,通过利尿会获得容量的下降,改善血压。利尿剂就是这样一种可以减少血浆容量的降压药物。是最早用于高血压的治疗的药物,我国的研究证明与安慰剂比较利尿剂的连续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目前常用的利尿剂有排钾的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有保钾利尿剂也是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螺内酯、普依利酮,这些药物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联合治疗,我分别做一介绍。 在口服的利尿剂中使用最多的是噻嗪类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氢氯噻嗪仅有利钠排尿间接起到降压作用,而吲达帕胺除了利尿之外还有扩血管作用,因此吲达帕胺降压的幅度会更大。这2种利尿剂都是通过排钠同时具有排钾作用,当大剂量可以产生低血钾、会使尿酸升高、对脂质代谢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目前都是提倡低剂量,并更多的采用联合方案与沙坦类或普利类联合制成单片固定复方,比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培哚普利吲达帕胺,这里的利尿剂都是半剂量,当与RASI联用后不良反应会更低,但是仍建议,有痛风和低血钾病史患者要慎用。噻嗪类利尿剂。 保钾利尿剂(MRA)适用于难治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醛固酮拮抗剂血压增高的患者,传统的螺内酯副作用较大,新型依普利酮副作用较少,这类药具有保钾作用,因此在肾功能不良(慢性肾病4期)患者要要慎重应用,需多次监测血钾,当血钾高于6.0mmol/L以上需要积极的治疗,否则会导致心脏骤停。 总结一下:利尿剂有排钾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排钾利尿剂当大剂量时易出现低血钾、高尿酸等,需要小剂量使用,多与ARB和ACEI联合会增加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保钾利尿剂在肾功能不全时使用需要关注高血钾的出现,并积极的处理。
便宜又好用
【1评论】【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