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外表皱巴巴,模样不算讨喜,却在中医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
中医理论中,耳朵正常运转离不开充足的气血滋养,尤其是肝血的濡养。
-
肝开窍于目,其经脉循行于耳部周围,肝血充足时,气血能够顺畅地抵达耳部,维持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
-
而乌梅,味酸,入肝经,起到收敛、滋养肝血的作用,让肝血充足,更好地滋养耳朵。
-
另外,乌梅还能收敛肝气,让肝气疏泄有序,保证耳部气血流通顺畅,为维持听觉功能正常提供保障。
-
乌梅枸杞茶
做法:准备乌梅 5 颗、枸杞 10 克。将乌梅和枸杞洗净,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焖泡 10 - 15 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养肝血、补肝肾。
-
罗先生,42岁,因耳鸣问题专门从徐州过来就诊。
-
自述平时工作压力大,本身性格又比较内向,常常把负面情绪积压在心里,时间一长,出现耳鸣症状。像蝉鸣声一样在耳边萦绕,尤其在情绪波动较大或劳累后,耳鸣声会明显加重。
-
刻诊:舌苔薄白,舌边稍红,脉象弦细;还伴有胁肋胀痛、胸闷、情绪抑郁、容易叹气等症状。
-
综合判断,他的耳鸣是由于肝气不舒,气机阻滞,导致气血无法顺畅地滋养耳部。
-
针对情况,我为他开了一方: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炙甘草、石菖蒲、磁石(先煎)。
-
并嘱咐他日常多喝乌梅枸杞茶。
-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白芍养血柔肝,与柴胡搭配,一散一收,共奏疏肝理气、养血柔肝之效;当归补血活血,与白芍协同,增强养血之力;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培补后天之本,以助气血生化;薄荷疏散肝郁,助柴胡疏肝;炙甘草调和诸药;石菖蒲通窍醒神,调和气机;磁石重镇安神、聪耳明目。
-
患者在坚持服药半个月后,反馈耳鸣症状减轻,胸闷、胁肋胀痛的症状也有改善,情绪逐渐开朗。
-
又坚持调理一段时间后,整个人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抑郁、叹气了,最主要耳鸣基本消失了。
-
当然,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具体的调理方法还需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