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冬天,一名身穿黑制服的伪警察径直闯进青岛一家棉店,大声喊道:谁是吕希贤?
在抗日战争期间,除了面对日军的侵略,抗日军队还需要与大量的汉奸和伪军作斗争,这种情况并非电视剧中的虚构,而是当时真实的历史背景。 根据统计数据,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支持并扶植了多个伪政权,组建了大量的伪军。伪军的数量庞大,其中参与伪军的人员超过200万人。伪军在战争期间协助日军残害抗战军民,增加了抗日斗争的困难和复杂性。尽管在抗战过程中许多伪军被消灭,但在日本投降时,全国境内依然有约百万伪军存在。仅被国民政府改编的伪正规军就有238996人,整编的伪保安团达到779116人。 这些伪军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他们为何会选择充当伪军,背叛民族,成为日军的帮凶呢? 在日本侵华期间,日伪政权采取了两种主要的征兵方式:依法征兵和强行征兵。关于依法征兵,汪伪政权的征兵法令大致是依据国民政府的相关法律。根据当时的情况,这些法令并未做出太多修改。例如,汪伪政权发布的征兵命令大致沿用了民国时期的规定:“国府还都伊始,即遵照中政会之决议,通令各军事机关,根据(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以前一切法令,按照现在情形,详密审查,其无质疑者,一律沿用。” 然而,除了依法征兵外,强制征兵的情况更为普遍。特别是在冀鲁豫地区等地,许多地方性伪军的成员基本都是本地人,士兵大多从当地的“良民”中征集,甚至一些地区的伪军,比如东庄集的伪军,则通过“清洗老弱残废,到处抽抓壮丁”的方式,强迫当地百姓参军。 此外,还有一些伪军的产生源于作战失败或被夹击的抗日部队。这些部队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投降敌人,成为伪军的一员。很多被俘的士兵和地方军队成员,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选择了与日军合作,成为他们的“走狗”。
1942年冬天,青岛的棉店生意繁忙,因为战乱迫使人们储备棉衣。一天,一名伪警走进一家老字号棉店,径直找到账房先生吕希贤,告诉他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日军在莱阳、海阳、招远等地抓捕百姓,声称清剿八路军,已将超过五千人关押在汇泉体育场,场内寒冷异常,许多人因受冻死亡。 伪警继续讲述,他在巡视体育场时遇到吕希贤的远房侄女杨瑞兰。杨瑞兰在被捕后受尽折磨,她抓住伪警的腿,微弱地说出吕希贤的名字,求救。伪警本为日军效力,但因看到杨瑞兰的遭遇,起了恻隐之心,便来传达这一消息。说完后,他匆匆离开,留下沉重的气氛。 吕希贤深知自己必须尽快救出杨瑞兰。于是,他寻求商会会长邹道臣的帮助,但遭到拒绝。邹道臣表示,在日军占领区做生意的中国人不能轻举妄动,这使得吕希贤感到一阵无力。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红卍字会的募捐员来到棉店,介绍他认识会长贺善果。贺善果在青岛有很高的威望,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慈善人物。戚志诚向贺善果说明情况后,贺善果决定帮助他。经过两天的艰难谈判,贺善果成功争取到红卍字会可以进入体育场派发物资的机会。 在进入后,他仔细观察到不少被捕的只是普通百姓,而非八路军战士。贺善果利用这个机会,和日军交涉,提出释放那些显然不是八路军的人。最终,杨瑞兰和其他无辜百姓得以获释,成功脱离了险境。
在伪满洲国统治下,东北的征兵制度极为苛刻,东北的年轻人几乎没有逃避的空间。若他们不愿服兵役,就只能被迫去修建要塞,成为劳工。尽管伪满洲国在1945年仍未能建立起一支足以参与主力作战的伪军部队,但每次征兵,东北的青年们都会尽力逃避,有些甚至采取极端手段自残。被征召入伍的士兵,回家时往往会被全家人哭泣着送别。士兵入伍后,常常遭遇饥饿与毒打。例如,张德义在部队一次不小心将水洒在了一名中等兵的鞋子上,结果他遭遇了30鞭皮带的惩罚,双手肿得像馒头一样,三天无法拿起任何东西。 直到1945年8月,远东战役爆发时,张德义所在的伪满洲国军队才配发了新枪,并且团里还屠杀了几头肥猪以改善生活。虽然伪军的士兵名义上被要求忠诚作战,但实际上他们心里都对苏军的进攻感到兴奋。待到苏军进入富锦时,全团士兵纷纷将武器交给苏军。由于伪军多次集体逃跑及刺杀日本军官的事件,日军对伪满洲国军队的信任极低。 刘树德曾回忆,虽然日军给伪满洲国军队发放了武器,但并未配发任何弹药。随着苏军的到来,伪军抓住机会脱离日军的控制。在团长王秉询发出暗号后,全团士兵集体逃回了家乡。苏军进攻东北后,伪满洲国的军队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投降,最终大部分伪军被我党收编,或被遣散,或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 八路军对伪军的策略是争取同情者,控制“两面派”,并打击那些坚定作恶的分子。除了军事打击伪军外,八路军还通过政治手段瓦解伪军,这一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抗战后期,许多伪军与八路军建立了秘密联系,例如冀南地区的伪军就有1397名与我军有联系。通过这些内线,八路军获得了大量情报。1943年1月到4月,冀南伪军配合八路军作战177次,成功摧毁了109个日军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