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侦察股长凌少农,私下向日本人购买布料,对方说:“你看起来像军人?”凌少农回道:“没错,我就是新四军!”原以为,凌少农会被日本人出卖,没想到顺利完成交易。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敌后斗争异常激烈。新四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活跃在华东地区,他们身兼打击日伪军和保卫根据地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日伪军的严密封锁,根据地物资极度匮乏,尤其是军需物资如布料、药品等更是稀缺。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新四军各级指战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物资。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战士们过冬的棉衣还没有着落。好在粮食丰收,部队首长经过商量后决定用粮食交换布料。 那个年月粮食、布料和药品都是稀缺物资也是战略物资,普通老百姓手里的存货根本不够新四军的用度,大批布料都在日本人手中。无奈之下,首长决定跟日本人交换布料。 这是个无比艰巨的任务,谁去执行成了关键,很快凌少农的名字浮出水面。 凌少农作为新四军的一名侦察股长,肩负着为部队搜集情报和物资的重任。他为人机智果敢,头脑灵活善于伪装,多次成功完成任务。 这一次,他接到上级指示,需要为部队采购一批布料,用于制作军装和绷带。 由于日伪军对布料的管控极为严格,凌少农决定冒险潜入敌占区,尝试通过地下渠道购买。 “此去千难万险,你可害怕?”临行前首长找到凌少农谈话。 “害怕就不是新四军,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经过一番周折,凌少农联系到一位关系不错的商人,此人为新四军办过不少事,与凌少农也算老朋友了。数落了一名日本商人。 “你想跟日本人交易布料?”听到凌少农想跟日本人做生意,写明商人的眼睛瞪得溜圆。 “你只管帮我牵线搭桥,其余的我来解决,粮食问题一直让他们头疼,我想他们不会拒绝的。” 就这样,商人经过多方走访,总算与日本人接上头。当然,此时凌少农的身份只是个粮食商人。 交易当天,凌少农如约来到约定的地点。日本商人打量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怀疑,尤其他身上散发的气质似曾相识,那日本人突然问道:“你看起来像军人?” 凌少农心中一紧,但脸上依旧保持着镇定。他知道,此时任何犹豫都可能暴露身份。于是,他微微一笑,坦然答道:“没错,我就是新四军!” 这句话一出,气氛瞬间凝固。日本商人显然没有料到凌少农会如此直白地承认自己的身份。 紧接着凌少农又道“我只是个与新四军打交道的商人,不然哪来这么多粮食。新四军需要布料,你们需要粮食,各取所需,我从中赚点跑腿费我们三全其美。” 凌少农说得很真实,没有故意遮遮掩掩反倒取得信任。 日本商人沉默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最终,他点了点头,同意了交易。 凌少农顺利拿到了布料,并安全返回根据地。这次交易的成功,不仅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也为后续的物资采购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然而,凌少农的冒险并未就此结束。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新四军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物资需求也日益增加。 凌少农多次潜入敌占区,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部队筹集了大量物资。 与此同时,日伪军对新四军的封锁和围剿也愈发严密。凌少农的行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他的名字被列入了日伪军的通缉名单。为了抓捕凌少农,敌人派出了大量特务,四处搜寻他的踪迹。 一次,凌少农在执行任务时,不慎被敌人包围。面对险境,他临危不乱,冷静分析,利用地形和敌人的疏忽,成功突围。然而,他的左臂在战斗中受了重伤,血流不止。 为了不拖累战友,他咬牙坚持,独自一人穿越敌人的封锁线,最终安全返回根据地。 凌少农屡次完成艰巨任务,感染了根据地的军民。不少战士们以他为榜样,更加坚定了抗日的信念。凌少农也因功晋升,成为侦察科长,肩负起更重要的任务。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新四军在华东地区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攻,凌少农率领侦察部队,深入敌后,搜集情报,为部队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1942年,侦察股长凌少农,私下向日本人购买布料,对方说:“你看起来像军人?”凌
蜀山史道道
2025-02-19 17:36:06
0
阅读: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