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请日军高层在家喝酒,席间,他大喊一声:“清炖鸡来了,”话音刚落,便掏出手枪,对着为首日军的脑袋就是一枪。
抗战时期,敌后战场风云诡谲,有人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也有人选择潜伏于敌营,在刀尖上跳舞,郭绍绪,便是这后者中的一员,他戴着“汉奸”的帽子,忍受着误解和唾骂,在黑暗中默默积蓄力量,等待着给敌人致命一击的机会。
郭绍绪,河南伊川人,早年投身军旅,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日军占领伊川后,他审时度势,并未选择立即反抗,而是主动向日军示好,取得了日军的信任,当上了伪县保安司令,乡亲们都骂他是汉奸,背地里戳他脊梁骨,可谁又能想到,这顶“汉奸”的帽子,正是他精心设计的伪装,他需要时间,需要机会。
表面上,郭绍绪对日本人卑躬屈膝,甚至做了一些看似“祸害同胞”的事情,以获取日军的信任,实际上,他暗中组建了一支600多人的抗日队伍,成员都是当地热血青年,并秘密进行训练,准备着反击的时刻,他利用职务之便,搜集日军情报,了解他们的行动规律和兵力部署,并暗中支援抗日武装,这是一场漫长而危险的游戏,稍有不慎便会暴露身份,粉身碎骨,他必须步步为营,如履薄冰。
日军狡猾多疑,很少集体出动,这给郭绍绪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强攻无异于以卵击石,他需要一个一网打尽的机会,这个机会,终于在1944年的夏天到来了。
郭绍绪以联络感情为由,邀请日军高层和伪军头目赴宴,地点选在了伊川县城的一处酒店,而非他自己的家中,这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也方便行动,宴席设在酒店的包间里,这与日本人的习惯不同,但郭绍绪以中国传统为由,巧妙地化解了日军的疑虑。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正酣,郭绍绪一声“清炖鸡来了”,成了行动的暗号,随着伙计端上炖鸡,郭绍绪拔枪射击,当场击毙了日军最高指挥官。埋伏在周围的自卫团成员也一拥而上,对毫无防备的日军和伪军展开猛烈攻击。
这场突袭行动干净利落,日军指挥官大内义弥等8名军官全部被歼灭,另有数十名日军士兵伤亡,日军在伊川的势力遭到重创,这次行动也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抗日力量的士气。
日军恼羞成怒,对郭绍绪的队伍展开了疯狂报复,烧毁了他的房屋。但郭绍绪早已做好准备,带领队伍安全转移,继续战斗在抗日一线,与共产党地下组织密切合作,打击日寇。
郭绍绪的“鸿门宴”,并非简单的锄奸行动,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敌后突袭,他以“汉奸”的身份作掩护,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抓住时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这体现了他卓越的战略眼光、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军事才能。
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消灭了大量的敌人,更重要的是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士气,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日军将这次惨痛的教训记录在案,足见其影响之深远,战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甚至希望能与郭绍绪见面,表达他对这次事件的关注,可惜郭绍绪早已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