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原南京军区副司令詹大南将军回到了久别的老家金寨。然而,詹大南在金寨走村串户时,却发现县里连所像样的小学都没有,于是老将军一回到南京,便将七个子女召集在了一起,要求全家为金寨筹集10万元建小学。 1915年,詹大南出生,7岁时就要走五六里山路去私塾读书。夏天还好,冬日寒风刺骨的天气里,这段山路对幼小的他来说着实不易。3年后,他转到了离家更远的私塾,每天要经过一座年久失修的河桥,还要翻越一座危险的山岭。 当时的山区不仅有野兽出没,还经常发生泥石流。这所私塾最终也因为一场泥石流而被毁,他不得不中断学业。这段经历让年幼的詹大南深深体会到了山区教育的艰难。 16岁那年,詹大南参加了红军,1934年,他成为了徐海东将军的警卫员,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在一次遭遇战中,詹大南奋不顾身扑倒徐海东,帮他躲过了敌人的手榴弹袭击。后来詹大南脚踝负伤,是徐海东坚持让他跟随大队,还为他找来了骡子和马匹,这才让他躲过了被敌人发现的危险。 在抗日战争期间,詹大南表现出色的军事才能。1940年,担任挺进军9团2营营长的他,凭借对情报的准确判断,成功伏击了日军部队。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平津战役中屡建战功,得到了毛主席的多次点名嘉奖。1950年,在长津湖战役中,詹大南带领部队成功歼灭了美军王牌"北极熊团"。 正是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让詹大南对家乡的教育问题格外重视。1983年重返金寨后,他立即回到南京,召集全家人商议,提出要为家乡筹集10万元建一所希望小学。这个提议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尽管当时他们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 从金寨县回到南京后,詹大南将军立即着手筹划建校事宜。他走访了当地的几所学校,与教师们深入交谈,更加坚定了要为家乡教育出一份力的决心。在了解到许多孩子因为交通不便而无法上学的情况后,他开始考虑建校的具体位置,希望能让更多的山区孩子受益。 为了这个计划,詹大南召集了全家人开会。当时的詹家,生活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宽裕。詹将军的夫人患有帕金森病,需要长期有保姆照料,医疗费用和日常开销都不小。 大儿子一家三口还挤在一套小房子里,其他子女也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当詹大南提出要捐资建校的想法时,全家人都表示支持。 筹款的过程并不轻松。詹大南夫妇拿出了他们积攒了几十年的42000元积蓄,这几乎是他们所有的存款。子女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四处筹措资金,最终借到了56000元。 詹家的侄女一家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慷慨解囊,捐出了2000元。就这样,全家人通过各种渠道,终于凑齐了建校所需的10万元。 1997年,学校终于建成了。当地县政府提议用"詹大南小学"或"将军小学"来命名这所新校,但都被詹大南婉言谢绝。最终,这所学校被命名为"金寨县杨桥希望小学"。 在学校落成典礼上,詹大南看到孩子们不用再翻山越岭去上学,内心充满了欣慰。当地村民们也纷纷表达对詹将军的感激之情,但詹大南却表示,这都是党的培养,为老区人民做事就是为党做事。 这所希望小学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当地的教育条件,更为周边地区的教育发展树立了一个样板。詹大南将军在晚年时期依然持续关注着家乡的教育发展,经常询问学校的情况,关心学生们的学习状况。 2020年11月,詹大南将军在南京辞世,享年105岁。按照他的遗愿,家人将他的骨灰送回了金寨县安葬。 如今的杨桥希望小学,已经成为了当地教育的一张名片,见证着一位老将军和他的家人对家乡教育无私的奉献。
1983年,原南京军区副司令詹大南将军回到了久别的老家金寨。然而,詹大南在金寨走
蜀山史道道
2025-02-25 10:43: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