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当地一个领导说道:"他大寨才几亩地?我几十万亩,收都收不过来,还拾马粪?简

啸火谈明星娱乐 2024-12-23 07:37:18

北大荒当地一个领导说道:"他大寨才几亩地?我几十万亩,收都收不过来,还拾马粪?简直可笑,别听陈永贵瞎指挥!"当年,全国农业学大寨那会,陈永贵到北大荒军垦农场,他将领导叫到身边说道:“你们有这么多的马粪不利用,你看这不就白白浪费了资源嘛,你们根本不懂怎么种地。”碍于陈永贵的身份,这个领导也没有辩解只是不停的表示明白了,懂了,以后绝对不会了。在他走后说了开头的话。 昔阳县,尽管在历史上曾以贫穷著称,却是一片深植读书文化的沃土。据史料详尽记载,自唐朝贞观四年至清朝光绪十二年,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三位状元、一位探花以及三十一位进士,他们无一不是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更令人瞩目的是,这片土地上还走出了位高权重的尚书,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书写了昔阳县的辉煌篇章。 在这片文化深厚的土地上,大寨村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距离县城几里之遥的穷山沟中。1949年之前,这个小山村仅有几十户人家,他们世代以务农为生,生活在四周被荒山包围、土地贫瘠的环境中。绿色植被稀疏,村民们只能依靠在山沟里修建的少量分散梯田维持生计,生活困苦,常年难以饱腹。 1952年,大寨村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三十八岁的陈永贵担任了村支书,他带领五十八名村民,通过筑坝造田的方式,历经四年艰辛,将村中的三百亩田地改造成了“海绵田”。这一壮举不仅让大寨的粮食产量提高了六倍,更让村民们第一次尝到了丰收的喜悦。1956年,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迭起,大寨紧跟时代步伐,成立了高级社。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大寨人对农田进行了初步改造,粮食产量连年攀升,不仅自给自足,还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粮食。 1963年洪水肆虐时,省政府得知大寨村的困境后主动提出援助,却被陈永贵婉言谢绝。他坚定地表示,要在不花政府一分钱的情况下重建大寨村,并实现粮食增产。这一豪言壮语起初让山西省委的人难以置信,但大寨村仅用半年时间就重建了所有民房,并实现了粮食产量翻倍的奇迹。 大寨村的华丽转身,引起了众多地区的效仿。然而,一些地区盲目模仿,将平原开垦成梯田,结果适得其反,劳民伤财。有次陈永贵在北大荒视察工作时见到当地有许多马粪,这对于土地来说无疑是很好的肥料,可当地百姓并没有将这些利用起来。因此陈永贵将领导叫到身边说道:“你们有这么多的马粪不利用,你看这不就白白浪费了资源嘛,你们根本不懂怎么种地。”碍于陈永贵的身份,这个领导也没有辩解只是不停的表示明白了,懂了,以后绝对不会了。可是在陈永贵离开后,这个领导扭头就说道:“他懂啥!他大寨才几亩地?我几十万亩,收都收不过来,还拾马粪?简直可笑,别听陈永贵瞎指挥!” 三中全会后,陈永贵卸甲归田,定居北京。他常对后辈们说:“把自己看小些,世界就大些;把自己看大了,世界就变小了。”“咱们是农民出身,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本。”他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就在弥留之际,还哽咽着说:“大寨是干出来的,不是国家用钱扶植起来的。” 在陈永贵之后,郭凤莲接过了大寨发展的接力棒。她深刻认识到,大寨要发展,必须走出一条新的道路。郭凤莲深知,大寨的辉煌并非源于富足的生活,而是源于村民们那种淳朴实干的精神和不折不扣的信念。她说:“哪怕是在大寨最辉煌的时期,村民们每人每年也只能在过年时分到一斤半小麦,其余的都要卖给国家。但正是这份初心,让大寨能够在逆境中崛起,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不能跟历史赌气,而是要从中汲取力量。过去,全国都在学习大寨,而现在,大寨也要向全国学习。” 她曾回忆道:“有一次,在山东临沂洽谈项目时,为了躲避旅馆里人来人往的视线,我和同伴冒着烈日坐在那家单位的马路对面,耐心地等待着他们上班。” 然而,正是这段艰辛的历程,让郭凤莲重新认识了“大寨”这个金字招牌的无穷魅力。于是,她积极与外地企业合作,共同推出了大寨中策水泥厂、大寨工贸园区等几十多种“大寨”品牌的产品。当她介绍大寨的饮品“大寨核桃露”时,已经游刃有余,宛如一名熟练的营销专家。同时,她还在积极筹备一个新的投资项目,并特意从北京请来了农科院的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她满怀信心地说:“听说甜高粱可以做成环保的乙醇燃料,我们打算尝试一下。” 她带领大寨人成立了经济开发总公司,与外地企业联手,推出了多种“大寨”品牌的产品。同时,她还注重绿色生态建设,将大寨梯田虎头山退耕还林,种上了各种果木,使大寨变成了真正的“花果山”。郭凤莲用她的智慧和勇气,让大寨再次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在农业、工业、商贸业和养殖业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中国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不仅如此,大寨还提出了建设绿色园林生态的宏伟目标。曾经作为中国农业样板的大寨梯田虎头山,已经退耕还林,种上了松、柏、桃、杏等各种果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每年,这里都会吸引着几十多万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感受大寨的独特魅力。

0 阅读:12426
评论列表
  • 2024-12-24 09:49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学习的都是其精神,那种不等不靠,一心为民的精神。

    用户18xxx36 回复:
    所以,树立的典型,工人、农民、解放军、商人。
  • lsq 56
    2024-12-24 08:40

    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贫瘠的土地了修建水坝,改造梯田,困难年代不要国家资助,战胜灾害,自给有余支援国家,这大寨精神才成为榜样。

  • 2024-12-24 09:10

    什么是学习?照抄照搬、机械运用不是学习。学习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同样,学大寨不是照抄照搬他们的做法,而是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他们破解难题的思路。

  • 蓝虫 41
    2024-12-23 22:33

    自立自强的精神

  • 2024-12-24 00:01

    让你们因地制宜。不是照搬熙抄。学的是大寨人的奋发图强精神。

    xvjiliang991 回复:
    当时却照搬摘抄的多,因地制宜的少
  • 2024-12-23 18:36

    工业学大庆还有,农业学大寨没有了。

    用户88xxx42 回复:
    学大寨是学大寨人的精神,让你们这群混蛋搞成了教条,还巴拉巴拉地
    清醒 回复:
    你们那应该把可以耕种的熟土不能耕种的生土全部分类收集起来,然后改成大的地块,以后铺生土,最后铺上熟土。虽然麻烦点,但绝对能保证耕地的品质
  • 2024-12-24 09:27

    那是人力不值钱地方,东北大把地

  • 金中 26
    2024-12-24 04:33

    这是一种精神,要多讲出来。留下脚印。

  • 2024-12-24 10:29

    大寨精神值得弘扬,但个人肯定是经验主义的,不能瞎指挥。

  • 6666 16
    2024-12-24 13:52

    尊重科学,敬畏自然。

  • 2024-12-24 15:28

    堆土为山修梯田的事也不是没有

  • 宽诚 15
    2024-12-24 22:57

    那个时代的劳模才是劳模!才是英雄!

  • 春毛 11
    2024-12-24 18:02

    大寨精神永放光芒。

  • 2024-12-25 09:34

    一将成名万骨枯!老陈是成为典型人物了,不知道村里人有多少人减少了多少寿命!

  • 2024-12-25 00:16

    马粪满地不收拾到地里,就是浪费,过去的地主家里几百亩地也捡马粪牛粪

  • 2024-12-24 02:21

    北大荒,没叫错

    秦杨si 回复:
    北大荒富足的时候是向全国输送粮食,而且真的不是关里的一家一亩三分地。黑龙江这边大部分人种地都是一次几百亩。更何况是当年垦荒的时候是地广人稀,且黑土地本身不缺肥料。
  • 2024-12-25 09:27

    前面才看到郭凤莲去美国做报告,结果人家啥也没表示,只是带去参观了一个兄弟两管理的农场,两个人种8000亩地,全机械化,产值是大寨几十倍。

  • 2024-12-24 20:27

    给个数字,产量六倍是多少,产量翻倍又是多少

  • 2024-12-25 06:28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 2024-12-25 09:23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还没听说过学大寨把平原改造或梯田的,是小便自己想象的吧

  • 2024-12-25 07:16

    学的是精神,不是模式。

  • lili 2
    2024-12-25 10:42

    人家让你因地制宜。不是照抄照搬。

  • 2024-12-25 13:02

    现在到处搞高标准农田建设,好多都是浮在表面做官样文章。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才能够接地气。

  • 2024-12-25 11:46

    陈永贵 劳动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实干家

  • 2024-12-25 07:50

    只要勤劳,就有饭吃!

  • 2024-12-25 11:36

    教条主义不可取,形式主义害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