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亿,就是举省之力也赔不起啊!2010年,广东一穿着寒酸的老人拿着一张欠条,找

百态人间如流水 2025-02-07 10:57:53

三万亿,就是举省之力也赔不起啊!2010年,广东一穿着寒酸的老人拿着一张欠条,找到当地政府索要欠款,工作人员看到借条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2010年,梁诗伟老人翻修家中破旧的老房子,突然从房梁上发现一个破旧布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梁诗伟老人打开了破旧布包,发现里面除了几张泛黄、陈旧的纸条之外,再无其他。 纸条已经斑驳,但上面的字却清晰可见,梁诗伟老人一眼便认出那些纸条是借条,至于写下那些借条的人是谁,梁诗伟看着上面的字,心知肚明。 这些借条一下让梁诗伟老人重新拾起了多年前的记忆,那时,梁诗伟还是一个小孩子,童年时期的生活很是富足,说是衣食无忧、穿金带银也不为过,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父亲。 梁诗伟的父亲原本只是一个穷的叮当响的小乞丐,名叫梁鸿文,梁鸿文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在饱受其他国家的摧残,一些群众也被视为苦力贩卖到其他国家。 梁鸿文被挑中,远渡重洋前往美国,这一去就是整整60年,临老临老,梁鸿文突然发现了赚钱的商机,积攒了一大笔财富。 有钱之后,梁鸿文心中依旧觉得遗憾,年纪渐长,他开始渴望落叶归根,想法愈发强烈,终于,让梁鸿文下定决心回到中国。 梁鸿文回到老家后,心一下就定了,哪怕当时中国时局动荡,他也觉得分外心安,心情一激动,又娶了几房姨太太,一个比一个年轻、漂亮。 那个时候,梁诗伟已经记事儿,印象中,父亲梁鸿文的三姨太是一个十分精明厉害且善良的人,也是因此,梁诗伟对这个三姨太印象很深刻。 三姨太读过书、识文断字,又会算账,因此后院当中的一切琐碎事务都交付到了三姨太的手中,三姨太将府中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赢得家中众人交口称赞。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梁诗伟的姐姐梁月娇抱着一腔爱国之心加入了游击队,游击队刚成立之初,穷的叮当响,战士们不仅吃不饱,连一身像样的、能够御寒的衣服都没有。 看着战士们如此受苦,梁月娇便主动带着游击队队长李兆培到自己家中借粮,红军战士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但情况特殊,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三姨太心地善良,一股脑借出去60斤白花花的大米,李兆培主动写下借条,表示抗战胜利后一定偿还,后续,三姨太又陆陆续续借给游击队钱、粮。 那些借条,三姨太临终之前托人放到了房梁上,她并不打算让后人们向政府索求…… 到了梁诗伟这一代,生活愈发困顿,饭都要吃不起了,但梁诗伟还是决定将积攒下的钱拿出来翻修房子,这才发现了那些借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梁诗伟拿着其中一张借条找到了当地民政局。 民政局的领导看着借条上的60斤大米陷入了沉思,如果按照借条上所说,一年翻一倍,过去了那么多年,即便将所有的粮食筹集起来都不够。 民政局便询问梁诗伟本人意见,梁诗伟表示拿出2000元给自己装修老宅即可,民政局欣然同意。 谁料,梁诗伟拿着钱回去之后,第二天又带着一张借条来到了民政局,这张借条的分量更重。 上面清楚地写着:借鸿文三姐(三姨太)白米38石、大洋五千元、一两重金条八支,抗战胜利后偿还,付息两分。 年代如此久远,抗战胜利后,这张借条按照付息两分进行计算,足足超过了3万亿,而当时广东省2009年一年的GDP才3.95万亿,这根本赔不起。 民政局的领导及工作人员一个头两个大,心中也有些疑惑,后来了解后才知晓,鸿文三姐去世前遭受了一些冤屈,至于梁诗伟拿第二张借条并不是为了要钱,而是想要给鸿文三姐正名。 了解梁诗伟的真正需求后,民政局按照梁诗伟要求为鸿文三姐正名,更表示梁家有什么困难,找当地民政局,民政局一定提供帮助。 对此,梁诗伟感动地点了点头:“多谢政府,时隔多年依旧愿意为她正名,我心愿已了,别无所求!” 信息来源:低保村民发现67年前游击队高额欠条——山东卫视《围观》

0 阅读:188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38

用户17xxx38

2
2025-02-07 16:45

把冤屈三姐的人诛九族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

东哥在三峡

东哥在三峡

1
2025-02-07 11:47

这个必须正名!

百态人间如流水

百态人间如流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