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自1937年七七事变后迅速升级,日军如猛兽般席卷东南沿海。香港,这个战略

鹏举谈历史 2024-11-05 12:13:29

抗日战争自1937年七七事变后迅速升级,日军如猛兽般席卷东南沿海。香港,这个战略要地,成为了中国获取外部支援的重要渠道。 1941年12月8日,日军发起对香港的攻击,经过18天的激烈战斗,最终在12月25日攻陷了这座城市。日本为何如此急迫?显而易见,他们的目的在于切断中国通过香港获取物资的“生命线”,以便更好地支援大陆的战斗。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华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物资的重要来源。为了迫使中国尽快投降,日本决心控制广东,迅速占领这一地区,并对大陆实施封锁。然而,英国占领的香港成为了日军封锁中的一个“漏洞”,国民政府通过这里不断输送物资,令日军愤怒不已,急于铲除这一障碍。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日军若直接进攻,英国必然不会袖手旁观。因此,他们暂时抑制了对香港的攻击,保持了表面的“中立”,国民政府在此的各类机构也得以继续运作,为抗战提供支援。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1940年,日军开始为进攻香港做准备,电报加密、假装运输日用品等手段让英军毫无察觉。与此同时,英国在香港的防御却显得松懈,面对欧洲战场的压力,远东的殖民地几乎被遗忘。 “山雨欲来,风满楼” 1940年11月,英军远东司令部成立,但对香港的防御准备却十分不足。到了1941年12月,日军海陆空力量在深圳集结,香港的紧张局势逐渐升级。12月1日,港府发布紧急疏散令,整个城市人心惶惶,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 12月8日,日军在偷袭珍珠港后,正式对香港发起攻击。国民政府的陈策迅速反应,安排飞机将重要人员送回国内。 “英雄所见略同” 陈策随后召集国民党中央驻港各机关代表,决定成立“中国抗战协助团”,以支持英军。然而,日军在12月12日和14日发布公告,逼迫香港投降,港督拒绝后,日军开始了猛烈轰炸。陈策组织救援和后勤保障,但英军人数不足,战斗力薄弱,难以抵挡日军的进攻。 尽管陈策多次请求派遣中方人员参与前线作战,但英国方面始终拒绝。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英国在拒绝支援的同时,也未接受国民政府的支援计划。1941年底,香港的物资转运至关重要,国民政府仍抽调兵力准备支援英军。然而,英国政府担心中国军队进入香港会影响其主权,最终选择向日军投降。 12月25日,英军正式向日军无条件投降,日军在这个“圣诞节”如愿以偿地占领了香港。1942年2月,日军派遣矶谷廉介担任香港总督,标志着香港正式沦为日本的占领区。 日军攻占香港的目的显而易见,既是为了支援大陆战场,也是为了切断中国获取外部物资的渠道。失去这一“生命线”的国民政府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重新开辟滇缅公路,从云南获取物资,真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香港的沦陷不仅是战局的转折点,更是国民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愿我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

0 阅读:11
鹏举谈历史

鹏举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