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五省自治:日本的阴谋剧 1933年春,南京政府与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在塘沽签署了《塘沽协定》,这份协议为华北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到1935年,日本暗中策划了“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意图在东北之后再度侵占华北。这场运动可谓是日本自编自导的一场闹剧。 驻扎华北的日军声称只要有自治意愿,他们将全力支持。随即,数千名“逃荒难民”在县城制造骚乱。巧合的是,这些“难民”其实是日军收买的汉奸,打着逃荒的幌子,实际上为日军助威。 局势迅速发展,汉奸们很快占领了县城。日本宪兵趁机宣称该区域归日军管辖,中国士兵不得干预。由于《塘沽协定》,中国方面只能无奈旁观,无法反击。 日军策略一转,开始公开赞扬这些汉奸,称他们为华北自治的先锋。各地日军纷纷收买汉奸,成立“华北人民自治促进会”,为即将到来的“自治运动”铺路。他们声称“自治乃时代潮流”,试图将反对者视为敌人,掩盖其侵略本质。 日本人明白,若能找到有影响力的人物来领导运动,便能进一步实现吞并华北的阴谋。山西军阀阎锡山成为了他们的目标。阎锡山在当地势力中颇具影响力,且与日本有过联系。 日军频频拉拢阎锡山,希望他能成为自治运动的领袖。蒋介石得知后,急忙赶往山西,劝说阎锡山不要中招。为了表明诚意,蒋介石甚至展示了国防计划,证明自己有备战的准备。最终,阎锡山并未支持这场“独立”运动,蒋介石松了一口气。 然而,日军的计划未能如愿,汉奸们的破坏行动难以成事,“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就此夭折。尽管如此,日军仍操控汉奸头目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继续散发宣传材料,推动自治。 南京政府虽然意识到事态严重,却选择克制,尽量避免与日军冲突。即使明白日军的阴险,但因未开战,南京政府担心局势升级,最终选择妥协,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变相承认冀察的“独立”,无形中为日本打开了华北的大门。 虽然日本的五省吞并计划未能完全实现,但南京政府的退让使冀察的“独立”成为现实,加深了日本在华北的控制。 1935年,北平的大中学生们以“抗日救国”为口号,掀起了抗日的新高潮。尽管华北已沦为日本的棋子,人民的抗争精神依旧高涨。 总结来看,日军支持“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旨在不费一兵一卒地将华北从中国的版图中分离。尽管冀察的独立未能完全实现日本的阴谋,但无疑为他们在华北的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继东北之后,日军的侵略范围再次扩大,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华北五省自治:日本的阴谋剧 1933年春,南京政府与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在塘沽签署
鹏举谈历史
2024-10-29 19:19:29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