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台儿庄战役可谓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英雄大会”。日本侵略军在七七事变

鹏举谈历史 2024-11-03 22:28:02

在历史的长河中,台儿庄战役可谓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英雄大会”。日本侵略军在七七事变后,趁机向南推进,接连占领了南京和济南,妄图实现其“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们的目标直指徐州,意图夹击,真是心如烈火,恨不得立刻灭掉中国的抗战之志。 1938年3月16日,台儿庄战役如火如荼地爆发。这场战役不仅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激战一个月,日军毙伤人数约两万,真可谓“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为国捐躯的英勇将士们让人感慨万千。 自七七事变和淞沪抗战之后,日军妄图打通津浦线,继续其侵略步伐。然而,国民政府也不甘示弱,决心将日军阻挡在山东,力求将抗战拖入相持阶段。可惜,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却因保存实力而消极抗战,导致山东沦陷,徐州以北的津浦线大门洞开。此时,日军抓住机会,分兵两路,第10师团沿大运河南下,第5师团则瞄准了临沂,真是“趁火打劫”。 滕县的守将王铭章率领川军坚守阵地,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击,他定下“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决心,誓死捍卫滕县。然而,天不遂人愿,日军炮火如雨,王铭章在战斗中壮烈殉国,令人扼腕叹息。 与此同时,第5师团也对临沂展开了猛烈攻势。抗日名将张自忠急忙增援,虽曾因与日军谈判而被误解为“汉奸”,但他心中苦闷,决心以血还耻,保卫临沂。他急行军赶到,强渡沂河,出其不意地攻击日军,令敌军狼狈不堪,临沂的压力大大减轻,为后续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日军第10师团攻占滕县后,如猛虎下山,直扑台儿庄。台儿庄地势险要,若能拿下,日军便能在徐州会战中占据有利位置。国民政府急忙调兵遣将,不仅增援西北军的第31师,还派出了蒋介石的嫡系汤恩伯兵团,意图在台儿庄形成合围之势。 战斗如火如荼,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对台儿庄发起总攻,迅速攻入西北城角,并占领了东半部。临沂方向的第5师团也前来增援,台儿庄危在旦夕。可在这危急时刻,日军的攻势反而给了我军围歼第10师团的机会。台儿庄守备队长王冠五紧急组织敢死队进行夜袭,切断了敌军与城外的联系,敌军不得不分批撤出城内,真是“穷途末路”。 日军甚至从华北空运了火焰喷射器,试图一举攻克台儿庄,但我军依托城内建筑有序抵抗,最终敌军的燃料耗尽,失去了大杀器,进攻变得缓慢。台儿庄外,坂本支队的增援部队也遭遇了猛烈攻击,27师宁死不退,为增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随着增援部队的到来,汤恩伯对坂本支队发起了总攻,坂本支队狼狈不堪,迅速溃退。与此同时,日军第10师团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击溃,指挥官匆忙率部北撤,台儿庄战役进入了最后的追击阶段。最终,第10师团伤亡2400人,坂本支队损失3000人,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也是日军自明治维新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战。为了维护“皇军不败”的神话,日本方面不得不在报纸上掩盖其撤退的事实。此役不仅极大鼓舞了我军士气,更让英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刮目相看。虽然后续的徐州会战以失败告终,但我军主力得以从容撤退,为持久抗战埋下了伏笔。 这场战役如同一曲壮丽的交响乐,奏响了抗战的胜利号角,铭刻在历史的篇章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奋勇向前!

0 阅读:12
鹏举谈历史

鹏举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