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志康康
  • 治水,是中医的头等大事

    元代大医朱丹溪认为“百病皆由痰作祟”,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也说“百病之生,悉由土湿”,提出“怪病多痰、怪病从瘀”。可以说,

    2024-02-11 17:43
  • 取汗,却取了卿卿性命!

    医案二则其一、一妇人,得伤寒数日,咽干、烦渴、脉弦细,医者汗之,其始衄血,继而脐中出血。医者惊骇而遁。——《许叔微医案》

    2024-02-14 06:05
  • 千古伤寒,一汗而解!

    中医区别于西医的一点,就是有邪正的观念,善于研究邪正斗争的情况。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邪毒客气等实邪压制正气、正不抵邪的结

    2024-02-11 17:43
  • 于无声处读《伤寒》2——“一汗解千愁”

    《伤寒杂病论》之所以被称为划时代的医学名著,是一部体现了当时最高医学水平的经典,首先就在于仲景博采众方,集理法方药于一体

    2024-02-11 17:43
  • 于无声处读《伤寒》1——太阳病的精髓

    《伤寒论》是医圣仲景继前人之绝学,集汤液之大成而创,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著名学者章太炎,曾赞叹说“余于方

    2024-02-11 17:43
  • 中医的精妙所在——气交

    黄帝曾问岐伯:“其(气)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

    2024-02-11 17:43
  • 中药里的东邪西毒

    古人云:但使五脏元真通畅,则百病不生。人为什么会生百病,就因为五脏元真不通畅。而五脏元真为什么不通畅呢?就是因为阻滞了、

    2024-02-11 17:43
  • 阐释中医,必须站在三个维度上

    物质、能量、时空三维是贯穿整个中医药理论的三条基准线,所以在揭示传统中医药的精髓时,一定要把它们剖析出来,点出中医药理论

    2024-02-11 17:43
  • 十大能量助推器,助你赶走疲劳!

    NO1: 拿铁咖啡喝一杯低脂拿铁咖啡,可以快速补充咖啡因,同时补充蛋白质的持久功效。所有的牛奶都可以将你的咖啡变成蛋白质

    2024-02-11 17:43
  • 病有经络,药亦有经络,不可不知!

    中药讲究性味、归经,归经即靶向也,《医论三十篇》云:“病有经络,药亦有经络,某药专入某经,或兼入某经,果识之真而用之当,

    2024-02-11 17:43
  • 对肺部健康最好的10种食物、以及最坏的4种食物

    为什么食物很重要健康、均衡的饮食对于保持肺的健康大有帮助。一般来说,不吸烟、食用更多的蔬菜水果和更少的加工食品对每个人来

    2024-02-11 17:43
  • 中药究竟靠什么治病的?这篇文章才说出了真谛!

    前言:关于中药,我们现在都习惯从物质层面去考虑,然而,正确使用中药的前提,是从信息层面去考虑。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中药并

    2024-02-12 10:16
  • 中医的时间、空间算法

    撰文/编辑:观风云再起物理学常识告诉我们,空间和时间是统一的。人是高级生命体,拥有特定的生命维度,人体的空间结构变化和时

    2024-02-12 10:16
  • 调肝理肺,就能转动人体中枢!

    《素问》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而,气血阴阳、气

    2024-02-12 10:16
  • 中医治诸病,以发热最难!

    《伤寒论》、《温病条辨》讲来讲去都是关于发热的治法,但有一种发热更难治,那就是定时发热。临症中定时发热的病人还不少,这种

    2024-02-12 10:16
  • 中医与时间的不解之缘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中医就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医学,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时阴阳,四时

    2024-02-12 10:16
  • 肝,是治一切病的枢机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机交接变化,升降开阖、运动自如,皆依赖于枢机转承有度。枢者,转轴也,为

    2024-02-12 10:16
  • 紫色食物有多好!

    动力从何而来?在水果和蔬菜中,紫色通常是一种称为花青素的营养素的标志。与其他植物营养素一样,您的身体不需要它们来发挥作用

    2024-02-12 10:16
  • 中医辨病、辩证考

    辨病和辩证考“病”之本义,《说文》谓“疾加也”,而“疾”又解作“病也”,二字均从“广”部,是人不适倚床的象形。“证”是“

    2024-02-12 10:16
  • 中医只讲辩证论治,行吗?

    辨病与辩证,是诊治中的两种方法。中医学比较注重辩证而忽视辨病,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辨病;西医学注重辨病而忽视辩证(对症)治疗

    2024-02-12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