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病与辩证,是诊治中的两种方法。中医学比较注重辩证而忽视辨病,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辨病;西医学注重辨病而忽视辩证(对症)治疗。
辩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它始终贯穿于中医对疾病的思考中,也是中医的优势;辨病是西医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是以病因学、病理学、解剖学为基础,以实验室检查等为依据的,是西医的优势。
有人提出,中医只要谨守辩证论治即可,很排斥辨病,像一些名老中医甚至提出了现在的中医不应该学习西医,只要学习中医,只要跟师学习就行了。学习西医的病理、检验等方法对中医发展没用,甚至会打乱学生的“中医思维”,会起到反作用!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榜样,他们对西医知之甚少,临床中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有些中医人士却持相反的观点,尤其是一些稍年轻的学者认为:现在的证不规范,他们主张应该采用象西医的诊断一样的方法,找到证的“金指标”,只要出现这一指标,就诊断为什么证,而去用药,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可以根据这个“金指标”去用药治疗。
为什么要提倡辨病论治近代名医方药中老师之论极为精辟,他说:“西医的辨病论治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是以病因学、病理学、解剖学为基础,以实验室检查等为依据的,因而其辨病较为深入、细致、具体,特异性比较强。”
“中医的辨病论治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几乎完全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而不同的疾病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又很多,因此中医辨病就不免显得粗糙和笼统,因而临床上针对性也就比较差。”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发展的不断进步,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的深入,以及各种先进的诊疗仪器的应用,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种情况下,单纯运用辨证沦治进行中医诊疗括动,已不能完全抓住疾病的本质,而以往的辨病论治对疾病的诊治疗效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当今社会,很多疾病早期是没有症状的,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等,而通过各种检查已能够早期诊断,早期也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期,但此时因为没有症状,在中医属于“无证可辨”,辨证论治也就显得有些局限,因此,新时代下的辨病论治的确定与规范就显得极为重要。
现代医学的检验,B超,CT等,对于辨病可谓明察秋毫。既然可以借鉴之,为我所用有何不好?扬其长,避其短,中医岂不是如虎添翼!
在这方面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在他的截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病案中,既有中医的脉舌,又有西医的x胸片,既有中医诊断,又有西医诊断,而且是西医诊断在前,可谓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诊疗疾病的典范。
盲目地辩病论治要不得现在有些中医院的大夫或者是西学中的医师,根据西医的化验单看病,根据西医的病名开药,咽喉炎就开珍黄丸,腹泻就开肠胃康,咳嗽就开苏黄止咳颗粒。这哪里是中医?完全就把中医辨证论治的灵魂给丢了。
比如恶性肿瘤治疗的实验研究中,证明许多清热解毒药能够杀死癌细胞,所以经常会有不管病人已经虚弱到什么程度,还要开大剂量清热解毒的中药处方,其实毒性强大的化疗药尚不能把肿瘤细胞彻底杀死,单纯的清热解毒草药就能把肿瘤细胞灭了吗?
再比如肾脏病常出现的蛋白尿,因为蛋白从尿中漏出。所以见到蛋白尿就要应用五味子、诃子、桑嫖蛸、金樱子等收涩之品,而忽视了某些肾脏疾病还挟杂着外邪。
又如我们平时最常见的感冒发热,因为有了抗病毒的理念,往往不辨患者的具体情况,一派清热解毒之品,有些患者能够起效,还有许多患者不但无效,还会因寒凉太过损伤脾胃而出现变证。
这些都是不能正确理解现代医学技术,不能与中医的基本理论相结合,盲目地用西医观念去指导中药组方用药导致的结果,也是一种错误的“辨病论治”。
两者结合,方为至善辨证论治是扬中医之长,辨病论治是补中医之短。
辨病必须以中医辨证为基础,离开了中医辨证的辨病,就脱离了中医的特色,最终会滑到全盘西医化的地步。相反,而完全依靠中医辨证,在诊断和治疗上不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否认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必要性,也会阻碍中医的发展,使之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应该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运用于临床实践中。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现代中医师,我们学好中医的同时一定要学好西医,会看西医的各种检查报告单,了解我们治疗的疾病的西医研究现状,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中医药去治疗疾病,也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与壮大。
现在大的中医医院分科也象西医院一样细,以往我们的中医总是讲内外妇儿全科疾病都能治,如今中医院分科细了,—个是西医方面的治疗分科;另外一个是分科细了之后,可以见到更多同一科、同一类的疾病,这样可以更好地对这些疾病进行研究总结,确定中医的辨证分型,规范中医治疗方案。
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中医学界亦认识到辨病论治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并逐步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以指导并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活动。
比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内科提出的冠心病“络风内动”学说,肾病科提出的肾脏病“肾络损伤”理论,都是基于现代医学对心脏病、肾脏病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而提出了某些疾病的病机学说,在此基础上,依据具体患者的辨证分型,也就有了中医的治疗原则。
因此,辨病论治不是简单地针对西医检查报告单而机械地制定出治疗方案,它同样需要与辨证论治紧密地结合后,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中医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