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机交接变化,升降开阖、运动自如,皆依赖于枢机转承有度。
枢者,转轴也,为重要之处 ;机者,枢纽也,是事情成败的中心环节。所谓枢机,即指事物周转交界之处,乃事物运动的关键。从人体上来说,以前一直公认有三大枢机:少阴、少阳两枢及脾胃中枢。
然而,很多人容易忽视的是,还有一个重要的枢机,就是肝!
肝临脾胃、居中焦,上通清窍助心行血,中疏仓廪助运化,下资肾血藏精并行相火。肝脏通过气机疏泄,上下通调,对脏腑精气血津液起着枢纽的作用,是调理一身阴阳平衡之要冲,正合枢机之功。
肝体阴而用阳,为风木之脏,主疏泄,内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以气之疏泄而敷和全身,既为阴阳之枢,亦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
肝为出入之枢《肝胆合图说》曰 :“肝居膈肉右方,其色赤,左右两叶”,从解剖上看,肝居中腹,于右胁里,上与心肺相连,下与脾胃胆肠相邻,通过肝静脉、肝动脉及门脉系统,将血液及营养物质周转全身。
从经络运行上看,肝之厥阴经,起于足趾背,沿足内侧上行,夹胃络胆,上入颃颡,会于头顶,沟通了人之上下,故而其气可灌全身。
少阳胆经为半表半里之经,起于眼外角,止于足背趾,出入膜原,衔接一身阳气。胆附于肝,为肝气之余所化,胆之统率皆源于肝,肝气舒畅,则胆汁疏泄通畅,决断得以职司。
肝胆二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入里通表,通达上下,枢转一身阴阳。肝为三焦之脏,按其部位,位处中焦 ;论其功能,因与肾密切,归为下焦。肝主气之疏泄,为上下调节的枢纽,心肺敷布气血、脾胃运化水谷、胱肠传导糟粕,皆赖于肝气之枢的协调。是联系内外、沟通表里的重要交通枢纽。
肝为升降之枢“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通畅而不病”。
肝属乙木,应春初之气,喜条达恶抑郁,性主升,主动,调畅气机,以维持机体功能稳定。肝疏泄之气机,又可划为升发元气、水谷之气、营卫之气及通泄浊气。元气源于先天之精,根于肾,为五脏六腑之根本。
肝连气海,引气疏达,故元气布散全身,既需要肾的温煦,也依赖于肝气升发运载,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中言 :“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水谷之气始发于脾胃,“土得木而达”,脾胃腐熟运化,皆赖肝之调达。肝气斡旋贯通,则脾胃升降有度,谷气充盈,合肺之清气,精者为营,悍者为卫,依经脉循行全身。
脾胃位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而肝木之气,疏散调达,助脾胃气机调畅,故《血证论》云 :“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达之,而水谷乃化”。至于浊气下出,也承肝气之畅达,清升浊降,疏泄于外。
此外,“左肝右肺”气机升降理论也广为历代医家推崇。升降是气机运转的核心,肝木通于春,春阳升发 ;肺金通于秋,秋阴收杀。“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气由左而升,肺气由右肃降,一阴一阳,升降相因,龙虎回环,枢转了全身气机正常运行。
肝为阴阳之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阴阳是人体生命的本质,是万物发展变化的源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只有阴阳调和、消长平衡才能维持机体正常运转。
“厥阴者,肝之脉”,肝为厥阴之经,乃两阴交尽之经,阴气最少。
《素问·经脉别论》曰 :“一阴至,厥阴之治也”。“厥”为“缺”为“绝”,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阴尽则阳生,故《素问·阴阳离合论》中称“厥阴为阖”,正是强调肝经闭合阴气、生发阳气之功。
而就生理特征而言,肝体阴而用阳,也是其为阴阳之枢的体现。“体”为肝之本体,指其藏血 ;“用”为肝脏的功能,指其疏泄气机。肝为至阴之脏,为阴木,藏血,具有柔补、凉润的功能 ;其又属风木,为刚脏,主升主动,喜条达贯通。
“肝为足厥阴,肝之体主入,体阴也 ;其用主出,肝主疏泄,又寅宾出入化,则阳也”,故肝脏本身,阴阳体用,对立制约、互根互藏。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畅,阴阳和谐;失常则气机紊乱,阴阳舛错,百病丛生。如《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上热下寒证、阴阳气不相顺接之厥证、厥热胜复证等。这些病证均与阴阳之枢机不利有关,故阴阳之枢为足厥阴肝。
肝为水火之枢“夫精为阴,人之水也 ;气为阳,人之火也”,阴阳之下又可划分水火。阳在上则为君火,阳在下则为相火,肝肾二脏皆有相火,而上系于心,同司温运脏腑之职。而肝之相火,源于肾间命门,为肾火寄养,故为“肝肾同源”内涵之一。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需守位于真阴之下,若肝火旺盛,燔灼真阴,阴液耗损,阴虚则病,阴竭则死。君相安位,才能保持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如朱丹溪所言 :“盖相火藏于肝、肾阴分,君火不妄动,相火惟有禀命守位而已,焉有燔灼之虐焰、飞走之狂势也哉!”而肝之水,源于肾水。
“肝为木脏,木生于水,其源从癸”,肝属乙木,肾为癸水,肝肾五行相生,母实则子壮,肾水不竭,濡养得当,才可根深木荣。《圣济总录》中记载 :“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肾肝二脏,水木之相生也。若肾经不足,肝元自虚,水木不能相生,则窍俱不利”。既指出了肝肾二脏对应的脏腑机窍,又强调了精血互化、水木相生的重要性。故肝之内蕴水火,源于肾之阴阳,为临床肝肾同治的理论基础。
治肝为治病大要肝为枢机理论,是肝内蕴水火,体阴而用阳,主升发气机调理全身诸脏的概括,故凡引起肝失调达、气机升降失调的因素,都可导致肝枢失常,枢转不利,则见气机逆乱、阴阳舛错。临床多表现为肝风内动、肝阳上亢、寒热错杂、相火郁结妄动等,严重者可见阴阳格拒、元气败脱。
对肝枢不利引起的相关疾病,甚至一些疑难杂症,可立足于畅肝枢机,以缓肝、柔肝、疏肝、养肝、平肝等法,和枢肝机,以期奇效。
清代名医王旭高就深谙治肝的重要性,创立了"治肝三十法",有培土泻木、泻肝和胃、培土宁风、暖土以御寒风、清金制木、泻肝之子、补肝之母等等,治好了肝枢,其他病都迎刃而解。
“女子以肝为先天”,女科圣手傅青主创下“治肝八法”,善用治肝法通治一切妇科疑难病证,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把有生命的人体比作生机勃勃的地球生态系统。肺金代表的大气循环,肾水代表水循环,心火代表能量循环,脾土代表土壤地质循环,而肝木代表的是生物循环系统。一个地区,生命活动越旺盛,代表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越完美,相反,没有生命的地方,则说明这个地方生态环境非常恶劣。所以,肝气旺不旺,可以反映一个人整体生命系统的健康程度。
醍醐灌顶
气顺则心平!
说的真好[点赞][点赞][点赞]就是看不懂…[点踩][捂脸哭]
提壶灌顶
立此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