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者逐渐增多,医生提醒:50岁后,尽量改掉3个坏习惯

堇宾评趣事 2024-11-16 03:48:48

“就是你偷了我的钱!”当吴大爷突然冲着保姆发火时,家里所有人都惊呆了。

事情的真相很快浮出水面——钱其实是吴大爷自己放进衣柜里的。

看着他眼神迷茫的样子,大家心里都沉甸甸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吴大爷的家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了。

去年,吴大爷被医生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那时候他还只是偶尔忘事,大家并没有太在意。

这种“小问题”在短短一年内逐渐恶化,甚至影响到了他的性格和日常生活。

原本温和的吴大爷变得易怒、冲动,时常指责家人“偷东西”“不关心他”。

家里人一开始以为是老人家心情不好,直到越来越多的“乌龙事件”发生,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老年痴呆,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症,已经成为全球老年人的常见病。

许多家庭都像吴大爷的家人一样,看到身边的老人从一个温和、理智的人,慢慢变成记忆模糊、行为怪异,甚至性格变得暴躁的人。

痴呆并不仅仅是“忘事”这么简单,它是一种逐渐侵蚀大脑功能的疾病,影响认知、记忆、行为,甚至生活能力。

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等到家人发现时,病情已经到了中晚期。

一、发病前就有征兆

谁能想到,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其实可以追溯到三四十年前?

一项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发现,早在病情真正显现之前,患者体内的“Tau蛋白”水平就会发生变化,这个时间跨度竟然可以长达34年。

换句话说,几十年前,大脑已经开始悄悄“生病”了,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

信息来源:澎湃号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这一发现令人震惊,也让人不禁思考,现代医学在痴呆症早期筛查方面是否还有很多盲区。

很多人以为,只有到了忘记自己家在哪、走丢、吃饭都忘了这些地步,才算得上是老年痴呆。

实际上,痴呆症的“潜伏期”要长得多。

它可能从50岁左右就开始“埋伏”,而我们还浑然不觉。

二、直立性低血压也是老年痴呆的征兆?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起身时“眼前一黑”的情况,竟然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前兆。

这种现象叫“直立性低血压”,简单就是人体在姿势变化时血压骤然下降,导致短暂的供血不足。

虽然不少人都经历过这种情况,但如果频繁出现,那就必须要引起重视了。

研究发现,频繁出现“眼前一黑”的人患上痴呆的概率比血压稳定的人高出22%。

虽然这听上去不多,但要知道,直立性低血压往往是大脑功能衰退的一个早期表现。

它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前兆之一,而血管性痴呆正是老年痴呆的重要类型之一。

三、痴呆症患者的性格转变

痴呆症不仅仅是“忘性大”,许多患者还会经历性格的巨大变化。

就像吴大爷,原本是个温和的人,后来却变得急躁、暴怒,甚至无端指责家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这其实是由于痴呆症不仅仅影响记忆,它还会影响患者的情感和认知功能。

当大脑的认知中心受损,患者可能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误解,甚至怀疑身边的人都在害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痴呆症患者在中晚期会出现被害妄想症、幻觉,甚至攻击性行为。

家人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产生心理压力。

四、50岁后,尽量改掉3个坏习惯

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过于清淡的饮食、过度讲究卫生,甚至长时间睡觉,竟然也可能增加痴呆症的风险。

1、饮食过于单一、清淡

饮食过于单一、清淡,会导致营养不良,而大脑功能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丰富的营养摄入。

很多素食主义者、追求“无油无盐”的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2、过度讲究卫生

过度讲究卫生,尤其是沉迷于打扫、清洁,可能会导致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

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就指出,卫生条件越好的国家,反而痴呆症的发病率越高。

这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实际上,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人对生活环境的过度关注,导致心理上的焦虑,最终影响大脑健康。

3、过度睡眠

至于过度睡眠,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睡超过9小时的人,患上痴呆的风险会增加2倍。

这并不是提倡大家少睡觉,而是提醒大家,过度的昏睡可能是一种早期的痴呆信号。

长时间沉睡,大脑的活动减少,久而久之,认知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结语

家里有老人的,看到这里,可能已经开始有些紧张了。

其实,痴呆症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就像医生们常说的那样,50岁以后,生活习惯一定要调整。

清淡饮食要适度,保持适量的营养摄入;讲究卫生也要有个度,别让自己陷入强迫和焦虑;最重要的,保持规律的作息,别睡得太多,也别不够。

有人说,痴呆症是“沉默的杀手”,它不声不响地潜伏在我们身边,等到我们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关心和谨慎。

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或家人有一天会忘记彼此。

2 阅读: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