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思明造像碑|新乡鲁堡百官寺流失的佛像

坚持走路 2025-04-05 15:53:21
P1-11,鲁思明造像碑 P12-13,鲁思明敬造像拓片,147*113cm(额),行款,31行,行21字,中央美术学院 图书馆馆藏 【P1-11,鲁思明造像碑】 北齐天保九年(558年)(大齐天保九年二月八日) 河南新乡鲁堡百官寺 原存新乡市 1923年出版的《新乡县续志》,其中之卷四《金石》篇记录了鲁堡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 关于今之三鲁堡之名,《新乡县续志》卷一《疆域》载以:“王鲁堡、周鲁堡、西鲁堡”,至卷四《金石》介绍文物“大齐半截碑”、“大唐石塔”时,以“县北鲁堡”概之。 1934年12月至次年4月,视察主任马元材(历史学者)受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委派视察安阳、汤阴、淇县等黄河以北二十五县。 其记曰:“鲁堡区立小学,校址在旧兴善寺(即‘百官寺’,村人亦称‘大佛寺’‘北关寺’)内,门前立造像二,一为魏天保九年(558年)立,仅存上半节;一为唐时立,尚完好。” 此言“门前立造像二”的现状,与《新乡县续志》记载并无二致——“大齐半截碑,仅半截,高七尺、宽三尺余”(《新乡县续志》)。 今现存于河南博物院的鲁思明造像碑(亦称‘鲁思明等造寺记’、‘鲁文合邑千人造寺并像碑记’等)即此。 碑为“大齐天保九年岁次戊寅二月八日鲁思明敬造”,碑额用阳文隶书“佛象”,碑阴书“维那等题名”,正文用隶化的楷书,书体的变化与“造像”的结合导致“远近拓印者甚多”。 在为鲁思明本人歌功颂德的同时,庙宇之巍峨壮美、“雕饰绮丽”也被鲁思明赞叹,“合邑千人,共崇弘业”的香客聚集如云,“近者不劝而来,远方自率而至”,“行路者,仰圣颜而徘徊;稽首者,慕灵容而颂叹”的场景被记录下来。 从“大齐半截碑”的存在,可知鲁堡在北齐(550年——577年)时期已颇具规模。出现于“开元盛世”时的鲁堡“大唐石塔”(P17),继续了香客的心理,也让石塔的存身之地得以保持。 据载,百官寺内主殿堂供奉一大佛像高5米,其佛像头于1928年被古董商张春亭辗转倒卖至美国。 不久,寺内的造像再次被贩卖、存留在日本大原美术馆(日本学者称其“一光三尊石佛立像”,P18)。 “此造像原本位于河南省新乡县鲁堡村百官寺,(民国二十二年)为筹集国民学校的修理费,鲁堡村国民学校校长将之出卖”。 一九七八年六月,该造像被日本为“重要文化财”(类似中国的“珍贵文物”)。 佛像的“出卖”,加以新乡特殊的交通、军事地位,使百官寺频频遭受战火兵燹之打击,以致1948年左右寺毁而灭。 (文字来源于网络) 河南省博物院

0 阅读:0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