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千佛碑,宇宙的时间无限与发展周期性

坚持走路 2025-04-05 15:03:14
【千佛碑】 北周保定五年(565年) 原存洛宁县 通高2.47米,碑身宽0.73米、厚0.2米 兄弟三人造像碑,又称千佛碑,北周保定五年立于洛宁县牛曲村千佛寺,1965年河南省博物馆收藏。现陈列于河南博物院佛教石刻艺术展厅。 该碑以石灰岩雕成,由碑首、碑身和莲花座三部分组成,并有铆榫相连接。 竖长方形扁体碑身正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铺造像,下部为题记。 碑身两侧遍布阴线刻的小佛,一侧为34排,每排5个;另一侧为35排,每排5个。 碑身背面左下角与右下角刻有两幅画像,其余遍布小佛,共34排,上32排每排20个,下两排每排8个。 碑首为九脊四阿式屋顶,顶上两鸱吻部均残。 碑身正面的一铺造像,为尖拱形龛楣。龛楣上方正中,为莲花化生童子作双手合十状,巧妙地把龛楣的尖部做成童子的双手。童子两腋下有披帛向上方飘起。两外侧有菩提树。 龛中造像七身,中间主尊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施无畏及与愿印(手残),头光分四层,由里向外分别为:圆形莲心一层、弦纹二层、卷草纹一层。主尊面部稍丰满,内着僧祗支,束带,外着袈裟,双领下垂。衣褶繁缛重叠,但较北魏典型造像稀疏。两边为二弟子阿难和迦叶。两弟子皆侧面向着主尊。二弟子外侧,有二菩萨端立其旁,右侧菩萨右手提净瓶。再向外有二菩萨立于莲花座上。 千佛这种题材在石窟造像中非常流行,而且沿续的时间很长,经常表现为整个壁面、窟顶或塔柱上雕刻数量很多的小佛像。 佛教思想认为,宇宙在时间上是无限的,但世界发展是有周期性的,每一周期要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时间大约为128亿年,称为大劫。每一劫中都有千人成佛。过去“庄严劫”如此,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亦如此,这在《三劫三千佛缘》等书中有明确记载。中国石窟造像中所表现的是现在的“贤劫”千佛。 在民间,把刻有千佛的石窟称为“千佛洞”、“万佛洞”,可见千佛题材之普遍。 碑文位于正面造像下部。内容分为两部分:上半部保留北周碑文,下半部为明代补刻。从界格上下连贯一致来看,明代部分应是当时磨掉北周碑文下半部分重刻而成。 该碑是河南地区不多见的北周造像碑之一。造像布局严谨,制作精美。 从正面造像看,主尊面相已与同时代盛行的主潮流面短而艳相同,然而袈裟衣纹仍保留着北魏密集羊肠纹的风格,但也开始有所变化,变得较为稀疏。说明由于洛宁地处豫西山区,较偏远,接受当时的新潮流、新风格较为滞后,因此在造像做法上较保守,仍有前一时期的遗风。 河南省博物院

0 阅读:0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