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千佛堂碑——以《西游记》为题材

坚持走路 2025-04-05 15:01:14
【千佛堂碑】 明嘉靖十三年 通高269厘米,碑高209厘米、宽70厘米、厚20厘米 座高60厘米、宽86厘米、厚50厘米 原存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小店村 千佛堂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额为螭首,座为方形。碑阳面中主尊主要雕有释迦牟尼佛,观音、文殊、普贤,弥勒佛,地藏以及十殿阎君。碑中还出现了《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画面。 碑的正面所刻尊像自上而下生动地表现了民间对天国、人间、地狱的艺术想象力:佛袓在西方极乐世界,唐僧师徒四人求取如来真经;菩萨及时来到人间助人脱离苦难,弥勒笑佛由天宫下生人间,给人们带来喜乐平安;人生在世总有一死,如有罪孽就会下地狱,接受阎罗王的审判。 碑额的额中有一小龛(P1-3),小龛内雕观音菩萨。此碑额的上部还雕有行走状的鱼篮观音。 碑身正面自上而下分五层雕刻不同的内容: [一R] 第一层(P4),中刻一圆拱龛,主尊为释迦牟尼佛,头顶上方雕一肩生双翼、鸟喙、人身的迦楼罗形象,其两侧二飞天上襦下裙,抱袖相背作飞翔状。迦楼罗是佛的八部护法神之一,此龛中迦楼罗的造型特别,位置居于佛陀的上方,大小和佛像相差无几;飞天与神鸟相系,共同护卫释迦牟尼佛。这种造像构图方式在造像碑中罕见。 佛龛右边分上下两格,下格中树左边孙悟空左手持金箍棒,右手上举作远眺状。上格中,祥云与大树作背景,一比丘右手持降妖宝杖站立,应为唐僧的三徒弟沙僧。 佛龛左边刻一寺院,应为《西游记》第九十八回所记西方灵山胜境如来佛居住的雷音古刹。寺院外一长老体形高大、身着袈裟,应为取经的主人公唐僧。拱桥下,一体形较婑的比丘,应为唐僧的二徒弟猪八戒。 《西游记》题材是此碑的亮点。 [二R] 第二层(P4-5)中部自左至右雕刻文殊、观音和普贤三尊菩萨像。 [三R] 第三层(P5)中间刻一圆拱龛,龛内主尊为大肚弥勒。 [四R] 第四层(P5-6)中间刻一圆拱龛,龛内主尊为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戴冠,右手拿禅杖,左手持宝珠,端坐于莲花座上,座下伏有怪兽“谛听”。 [五R] 第五层,也就是碑身的最下一层(P5-6),左右刻长方形龛,两龛中间题榜“千佛堂”三字。左右两龛内各刻五人,共十人,皆戴梁冠,为地藏菩萨的属下十殿阎君。 碑身的正面各层之间、碑身的背面与碑身两侧分多层雕刻着并坐的小佛像,排列整齐,组成千佛形象。 碑身的背面下部正中(P9-12)制一竖长方形平面,上题楷书“皇帝万岁万万岁”。 千佛堂碑的方形碑座上三面造像,一面镌刻铭文。 河南省博物院

0 阅读:1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