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南洞,龙门石窟中贞观纪年最多的洞窟

坚持走路 2025-04-05 15:03:09
【宾阳南洞】 南洞系北魏宣武帝为文昭皇太后发愿开凿,北魏时期仅完成洞窟的外立面、内部空间结构及窟顶莲花藻井雕刻,未及造像即辍工。 据窟外北侧的《伊阙佛龛之碑》(P6-12)记载,洞内正壁一铺五尊大像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魏王李泰为亡母长孙皇后做功德所雕造,完工于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一月。 同年十月,唐太宗李世民”大阅于龙门”,应与该窟造像工程有关,窟内正壁主尊佛像高8.60米,结跏跌坐于长方形束腰须弥座上,面相、躯体及服饰已摆脱北魏“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视觉特征,面容饱满,肩胸宽厚,衣纹刻划也由直平阶梯式变为圆力刀法。 主尊和两侧二弟子及二菩萨像的造型及服饰均显厚重,上承北魏刚健雄伟,下启唐代生动活泼的风格。 南洞有小龛350多个,其中唐贞观纪年像龛有27个,是龙门洞窟中贞观纪年最多的。 该洞是初唐造像艺术的重要代表,在研究初唐雕刻艺术风格和造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窟外北侧的《伊阙佛龛之碑》描述了长孙皇后的”懿德”,赞颂了李泰的”纯孝”。 该碑由中书舍人岑文本撰文,起居郎褚遂良书丹,“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是唐楷书法艺术的杰出作品。 公元636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去世,太宗伤心不已。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俱为长孙氏所生,但李承乾失德渐为唐太宗嫌弃,李泰则宠冠诸王,便开始产生争夺太子大位的念头。 为了博取太宗的青睐,李泰选择在龙门石窟镌像为母亲长孙皇后祈福,为加快进度,他选择以北魏宣武帝发愿镌造而未完工的宾阳南洞进行续凿和妆銮。 但事与愿违,太子承乾与魏王泰的立嫡争斗两败俱伤,太宗最终立李治为皇太子,李泰的如意算盘可谓竹篮打水一场空。 龙门石窟

0 阅读:0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