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18岁张武龄迎娶22岁陆英为妻。掀开红盖头一瞬间,宾客的眼睛都瞪大了。只见新娘子明艳动人,不料,新郎的姨母却叹息道:“美是美,太露了,留不住。” 陆英,于1805年,出生江苏扬州的官宦之家,父亲乃两淮盐运司,母亲是大家闺秀。 在这样的家境中,她被培养了一身书卷气,聪慧伶俐,性情温厚。 等陆英17岁时,便已声名远播,众家求娶。她的父亲为了女儿将来的婚姻幸福,多次选取。终于在女儿21岁,为她定下了17岁的张武龄。 张武龄出生于安徽合肥的张家,又是长房长孙,且为人性格敦厚,做事温和。 两家门当户对,婚事的纳吉问名,进行的很是顺利。陆英的母亲,为了女儿将来在婆家底气足,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嫁妆。 至于为什么女方比男方大四岁,是因为合肥当地的传统,男子娶妻,就是要娶比自己大的,这代表着福气。 1906年,陆英带着父母的祝福和准备一整年的嫁妆,浩浩荡荡地出嫁了。十里红妆,各种奇珍异宝,保证她可以用一辈子各种家当衣物,一应俱全。 18岁的新郎官张武龄也是心中忐忑,不过,在红盖头揭开的一瞬间,陆英的貌美端庄,一下子击中他的心头。 虽然耳边响起姨母的感叹,可他并没有放在心上,轻拉红绸,与陆英拜了天地父母,入了洞房。 婚后的日子,二人琴瑟和鸣,诗词唱和,颇为登对。 而陆英很快融入了张家的大家庭,她开始承担张家主母的责任,孝敬公婆、关爱丈夫、亲朋往来、打理家务、盘点账目、调理下人关系。 说来,陆英颇有《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能干,不过,陆英做事更为温和,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与信任。 在之后的四年里,陆英相继生育了三个女儿和1个男孩。可惜的是,男孩刚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 陆英躲在屋里偷偷哭泣,张武龄赶忙安慰她:“我们有女儿就够了,若是她们长大后肖似你,我就更满足了。” 之后,张武龄看妻子还是郁郁寡欢,干脆带着妻子离开合肥老宅,搬到了上海的法租界。 在这里,他们居住了一个两层的小洋楼里。或许是乔迁之喜,陆英再次有孕,因为种种迹象,她坚信怀的是个男孩。可惜,这次生下来后,是个女儿,陆英满心失落, 有一天晚上,陆英抱着8个月的四女儿放声大哭,四女儿是饿的,而陆英是悲从中来。她是一个传统女子,为丈夫生儿育女是她的理念。 张武龄外出归来,赶忙安慰妻子:“好端端地哭什么?” 陆英道:“你给四个女儿,起名元和、允和、兆和、充和。不就是盼着有儿子吗?” 张武龄哭笑不得:“要儿子,我取名盼娣,招娣了。这下面的“儿”,代表是双腿,愿我们的女儿将来可以走出家门,开阔眼界。” 陆英这才破涕为笑,知道她格局小了,误会了丈夫。 之后,为了女儿们的教育,夫妻二人又搬家到文化底蕴深厚的苏州生活。陆英在家中准备了四个大书房,夫妻一个,四个女儿共用2个,剩下一个做为待客用。 在这个天地里,陆英寻到了久违的宁静,不再因为家庭琐事、人情往来耗费精神。而是和女儿们读诗词,描红临摹字帖、甚至装饰家中的长廊,亭台。 她带着孩子们,种了果树,春天踏青,夏天乘凉、秋天摘果、冬天赏雪。为了女儿们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她开始教家中的奶妈和保姆们学习,令她们受用一生。 之后的10年,陆英陆陆续续地怀孕生了9个孩子,顺利长大了5个儿子,其他不幸夭折。 张武龄曾经劝陆英,不需要这么频繁的怀孕生子,对她的身体不好。可是陆英因为第一个男孩的夭折,留下了心里阴影。 可能是这样的认知,加上传统教育的多子多福,让陆英认定多生子是对的。可惜,这样的认知,却让她英年早逝。 1921年,36岁的陆英刚刚生产完没多久,忽然牙痛。去医院检查,有一颗牙齿坏了,只需要拔掉即可。 当时选的是最好的医院,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小手术而已。不料,在手术中出现感染,手术完血流不止,竟得了败血症。 陆英自知命不久矣,让丈夫带她回到了家中。她看着自己的一群孩子,为了他们能平安长大,她召集了家中所有保姆和奶妈,每人分了200大洋,请她们带孩子到18岁,护佑平安长大。 保姆和奶妈郑重答应,后来也做到了,每一个孩子都平安长大,甚至成龙成凤。 在这年的秋天,陆英躺在丈夫的怀里,溘然长逝。张武龄颤抖着嘴唇,喃喃道:“此生有你相伴,我很幸福。” 1939年,50岁的张武龄去世,与陆英合葬。 陆英接受传统教育,为丈夫生儿育女,是她的幸福。不过,如姨母所叹息的,红颜薄命留不住啊。所以,孩子还是少生,适量即可。 做为女人首先多爱自己,再与丈夫相爱,和他白头偕老,这才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