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二)《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航宇) 用《路遥的时间》见证真实的路遥 ——读航宇的《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上) 航宇是路遥的同事、同乡和朋友,这一特殊的身份,让他有机会成为路遥生命最后时刻的守护者和见证者,也让他在今年——路遥诞辰七十周年之际,用《路遥的时间》回忆和描述了路遥最后两年的生活,让喜爱、关注、膜拜路遥的人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路遥,一个褪去茅盾文学奖光环的路遥,一个沉痛苦闷、生活不幸的路遥。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痛,心痛路遥的不幸遭遇,伤痛路遥的凄惨生活。特别是航宇在书中描摹的一个场景,一个路遥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久久萦绕,历历在目。那是一个下着毛毛细雨的中午时分,吃过午饭的航宇从传达室出来,“突然看见路遥旁若无人地站在传达室不远处的一棵树下,他的一只手里拿着一张废旧的报纸,报纸里裹着一个烧饼,另一只手拿着一根绿皮黄瓜还有一根剥了皮的葱,正站在那棵树下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路遥经常的午饭,这就是获得茅盾文学奖作家的生活,这就是那个在中国文坛上叱咤风云,纵横驰骋的著名作家。路遥,这一“没有饭吃,没有钱花”的生活状态,令人震惊,也让人悲哀,这表明了他经济的拮据和窘迫,也显示着他家庭的不和和冰冷,也就是说,路遥虽然已赢得了无上的荣光,国人的敬仰,但他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或扭转,他依然被钱和情,这两个生活的必需品困扰着。以前,我总是认为,路遥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忘我精神所使,但这次从航宇的叙写中,我感到压垮路遥的还有每个人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钱”,以及每个人幸福生活的精神力量——“情”。 可能是体制的束缚,也可能是文学的痼疾,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的路遥,生活依然窘迫,他依然还得为生计,为“钱”奔波和劳作。他之所以让航宇帮忙为他编辑报告文学集,就是为了赚取基本的生活费用;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全身心的投入到《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写作,一方面是对他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梳理和总结,但我感到另一方面是那高昂的稿酬的诱惑,这不能不让人感叹,这是时代的悲哀,这是体制的悲哀,这是作家的悲哀!这让我想起,路遥在去北京参加茅盾文学奖颁奖前,在西安火车站,当他拿到弟弟为他借的五千块钱时的那句国骂:“X他妈的文学”。这好像是他对文学的愤恨,对生活的诅咒,其实,何尝不是他对金钱的向往和渴求! 作家的情感世界都是丰富的,路遥也概莫能外。路遥的情感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与妻子林达的爱情和与女儿路远的亲情。路遥是爱情之花的培育者和品尝者,但他不是爱情之果的享用者和守护者。不知是路遥有意还是无意,他笔下人物的爱情都像他与林达的爱情一样,以甜蜜开始,以苦涩甚至凄惨收场,《人生》中的高加林和刘巧珍是这样,《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贺秀莲、孙少平和田晓霞也是如此。路遥与林达曾吮吸了爱情的甜蜜和芬芳,但走进婚姻,组建家庭的他们却遭遇了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生活态度的碰撞和冲突。路遥陕北汉子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执拗和刚强,林达高干家庭的优裕决定她的不屈和顽强,这样,两个都不妥协,不让步,不退缩的人,让他们的婚姻很快就亮起了红灯,这样的家庭自然就是名存实亡了,这就是路遥“没有饭吃”的直接原因,这也可以说是路遥“没有钱花的”一个间接原因。毋庸讳言,路遥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创作者,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家庭生活的经营者。爱情的凋零,婚姻的危机,家庭的破裂,这直接影响了路遥的正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这也是导致路遥疾病缠身,郁郁而终的原因。
书评(二)《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航宇) 用《路遥的时间》见证真实
思雁随心体育
2025-03-28 11:01: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