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二)《出走的决心》 女性的清醒剂,男性的反省药 ——浅析尹丽川导演的电影《

思雁随心体育 2025-03-27 12:01:41

影评(二)《出走的决心》 女性的清醒剂,男性的反省药 ——浅析尹丽川导演的电影《出走的决心》 没有想到,谁都没有想到,在华语电影江河日下的今天,由咏梅和姜武主演的剧情片《出走的决心》,在龙飞蛇游的年末成为华语影坛的爆款。 本片聚焦于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李红,通过正叙、倒叙、夹叙的手法拼接了这位当代中国女性三十年的生活历程,展现了李红从少女走向少妇,从希望走向失望的坎坷和无奈,可以说,这是传统中国女性的一个缩影。 本片以李红为中心,勾勒出了三代人的生活场景。风华正茂,学习优异的李红本想憧憬着考上理想的大学,然而重男轻女、独断专行的父亲,用他“一家之主”的威严和掷地有声的训斥,不容反驳的打碎了李红的“大学梦”;面对李红父亲这一有些残忍的决断,她的母亲也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中国传统女性在家庭中的被动地位,决定了她只能可怜巴巴的顺从着丈夫。这种境况,这种态势,这种思想,像隐形的溪流一样渗透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且自然而然的传导了下来,这才有了李红的丈夫——孙大勇——这个令人气愤地想冲进屏幕里扇他几个耳光的大男子主义的形象,这才有了李红为了丈夫、为了女儿、为了外孙,几十年来一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逆来顺受,只知奉献,不求索取的窘况。更为“离奇”的是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继续在李红女儿和女婿的身上延续着,本片中有个片段足以说明这一点,李红的女儿失业了,待在家中,她的丈夫安慰她说:“刚好可以在家休息两天。”女儿反驳说:“你是觉得上班就比在家里带孩子辛苦吗?”我觉得这是大多数男性在潜意识里的想法——做饭、洗衣服、做家务、养孩子是女性的天职,且比在外打拼上班要轻松许多。这一根深蒂固的意识是对女性和女性劳动的一种歧视,其中作祟的是传统的大男子主义。好在李红的女儿有所觉醒,才会对丈夫的宽慰做出凌厉的反击,这样的反击既是对李红“出走的决心”的肯定,也是对中国传统女性角色定位的反叛。  纵观本片,貌似不温不火的纪实了李红的日常生活,但其实是在深入探究李红“出走”的动机和“出走”的心理历程,也就是说,作为一名五十岁的家庭妇女,她怎么会义无反顾的抛家弃夫,自驾云游呢? 我觉得最主要原因是夫妻之间的不平等,不体谅,不尊重,不和谐。进一步来说,就是李红的丈夫孙大勇对妻子不辞劳苦,勤勤恳恳的满额付出,不但熟视无睹,而且狭隘、自信的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正如他那出口不逊的诳语:“哪个女人不生孩子”,“哪个女人不做饭”。我想问孙大勇的是:“女人为什么一定要生孩子?”“女人仅仅是在为自己生孩子吗?”“女人为什么一定要做饭?”“女人为什么一定要给你做饭?”最令我气愤的是孙大勇总是对李红“横挑鼻子竖挑眼”,“鸡蛋里挑骨头”的做派,他把自己放在一家之主的制高点上,对李红横加指责,为所欲为。如果说李红学车是“出走”的预兆,那么李红买车就是“出走”的行动,以至到最后那一场“三喜临门”的庆贺宴——本片的高潮——李红的决绝“出走”似乎就是水到渠成的必然——“我等不了了,这辈子我等着我弟弟长大结婚,我等着我也能结了婚嫁个好男人,我等着女儿长大,我等着女儿结婚,等着外孙上幼儿园,现在又等着等女儿的事业,我等着永远也走不了了!”“我想也有我自己的事!”这是李红愤怒的呐喊,这是李红“出走”的宣言,何尝不是千千万万被囿困在家庭牢笼中传统女性的心声! 在本片中,我们可以明晰的看到,妻子与丈夫——李红和孙大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总是在做,一个总是在说;一个少言寡语,一个唠唠叨叨;一个在默默付出,一个在赫赫讲理。——敲玻璃,“来盘醋”,“怎么又是西红柿炒鸡蛋?”还无端的指责李红“就是懒”,“就是不明事理”,“你图啥你自己清楚!”正是这一系列的大男子主义的恶劣行径,长年累月的笼罩着李红,压抑着李红,打击着李红,这才孕育了李红“出走的决心”。 本片令我印象为深刻的是一幕是,李红开车出来三个月了,第一次接到丈夫孙大勇打来的电话,她本来期待的是孙大勇对她的询问、挂念或关爱,结果孙大勇只说,她车上的ETC卡绑的是他的银行卡,她一共用了81元钱。随即,暴怒之极的李红用微信给孙大勇转去了81元钱,并迅捷的拔下车上的ETC卡,将其痛快淋漓的扔下山谷。这是李红与孙大勇彻底的决裂,这是李红坚定“出走的决心”,这是人一旦觉醒后的洒脱。 本片演绎的是李红的人生历程和家庭生活,其实她是大众女性的缩影,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她们一般默许的认为结婚、生子、做家务、侍奉老公、抚养孩子都是她们应尽的义务,没有什么不妥和不对,即使她们有时偶尔能意识到“婚姻是一场骗局”,但谁也没有李红“出走的决心”和行动,但愿这部电影能成为众多传统女性的清醒剂,我想,更应该是中国男性必服的反省药。

0 阅读:0
思雁随心体育

思雁随心体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