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伊特鲁里亚文明,为何流行火葬?

坚持走路 2025-03-25 16:49:44
【伊特鲁里亚骨灰瓮】 雪花石膏/公元前230年~前220年/考古学博物馆藏 此骨灰瓮发现于锡耶纳丘西,主人为拉尔切·雷祖(Larce Rezu)。盖子上雕刻着死者半躺着的姿态,仿佛正在参加宴会。 他身披镶边斗篷,胸前挂着一顶厚重的宴会花环;右手持一只倾斜的帕特拉(Pat-era,又译“篚簾”,一种圆盘形祭祀酒碗),准备向神灵献祭。骨灰瓮的正面描绘了一位骑士骑马走向一位披斗篷的人物,后者以独特的手势迎接他。 这一场景可能表现的是告别或家庭团聚。 伊特鲁里亚文明是距今2000至3000年前伊特拉斯坎人创造的古老文明,分布在亚平宁半岛的中北部。 伊特拉斯坎人在半岛上建立起兴盛先进的文明,于公元前6世纪达到巅峰,在习俗、文化和建筑等诸多方面对古罗马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前1世纪,伊特鲁里亚被罗马吞并,随后在历史中湮没。 和我们所熟悉的土葬不同,火葬在伊特鲁里亚文明中十分流行。他们认为,火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能够沟通起灵与肉,为了保持能够享乐的肉体实感,用火葬才能让分离的精神和肉体再次结合。 伊特鲁利亚人在维兰诺万时期制造了骨灰瓮。 早期的骨灰瓮形状像一座小房子,直至公元前 4 世纪到公元前 3 世纪,随着家族墓地开始盛行,各种具有鲜明造型的骨灰瓮诞生。 骨灰瓮作为存放死者骨灰的容器有时还会被制造成房子的形状,这种骨灰瓮一般埋在生活条件较好的人们的坟墓中。 伊特鲁里亚晚期文明的“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00年~公元前100年),越来越多具有典型希腊风格的装饰物与器物出现,这种艺术趣味正在改变伊特鲁里亚贵族的生活方式。他们和希腊文化共享英雄的理想形象与经典故事,骨灰瓮上的画面寓意着神能保佑人的来世与重生。 生与死的界限到底在何处?伊特鲁里亚人相信自己还会在往生后以另外的方式存在,不光是坟墓里被布置得像生前居所,生前的一系列物品也跟随陪葬,骨灰瓮所描绘的便是这个相近于现实而又有别的世界。 后来,伊特鲁利亚人改而实行土葬,坟墓中可以放置与人身体一样大小的瓷棺或石棺,棺上饰有高浮雕,并涂有油漆。 南山博物馆

0 阅读:1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