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下寺•兽面纹玉饰,楚康王时令尹子庚墓

坚持走路 2025-03-24 15:01:15
P1-2,玉牌饰(6件),青玉蟠夔纹玦,兽面纹玉饰,卷云纹玉瑗,玉虎形佩,青玉虎形觽 P3,玉梳 P4,玉笄 P5,青玉兽面纹匕柄 P7-12,来源于网络 【P1-2,兽面纹玉饰】 春秋 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1号墓 长7.1厘米,宽7.6厘米,厚0.2厘米 由青玉制成,有繁褥纤柔之美,夹有江汉水乡的秀气。玉质细腻,经沁蚀后显现出鸡骨白色。 整体采用隐地浮雕的技法,雕工极为精细。玉牌纹饰细密,以多组抽象龙形与主纹错落相交,使布局疏密有致。主纹饰为兽面纹,兽眼近椭圆形,眼珠外凸,以横置的卷云纹为鼻翼,鼻梁粗直,宽大的双角分别向两边延伸又作90度上折内弯,角端隐没于其上的纹饰中。四周有复杂繁密的蟠虺纹围绕。 玉牌上端正中为一简化的小兽面纹。背面则光素,上、下端居中各钻一个小圆孔,推测它是缝缀在衣物之上的。 从兽面纹的威严神奇和动物纹的亦真亦幻,以及众多的蟠虺为其辅助来推测,佩戴它的目的或许在于镇邪和驱魔。 当时的人们看重佩玉并不在于它的外在美,而是在于其象征意义,也就是把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联系起来,即“德”的表现,将君子与玉比德,时刻佩玉并以玉的品性来要求自己。 它有一块空白的部分,也许这是一件未完成的“半成品”,也许还有其他的可能。 河南南阳在西周时为周的封国,周宣王时封其舅申侯于南阳,是为申国。春秋时期楚国势勃兴,兼城灭国,楚文王时灭南阳盆地的申、吕、邓等国,并在南阳设申县辖南阳盆地,春秋晚期南阳盆地尽属楚有。 楚人进入南阳以后,与南阳当地中原文化相互浸润,并将中原文化的精粹融入楚文化之中。反映在玉器上就是南阳春秋墓出土的玉器在品种、造型、纹饰等方面别具一格,既有典型的楚文化特色又兼具中原文化的特点。 目前南阳发现的春秋墓葬多为王公贵族墓,如在南阳淅川下寺一带发现了26座春秋时期的楚国王公贵族墓葬,其中M1为楚康王时令尹子庚及其两位夫人“孟朦姬”和“中姬丹”墓;南阳西关煤厂楚墓为春秋中期楚灭申后的“申公彭宇”墓;南阳市物资城一号楚墓为彭公之孙“无所”墓;南阳淅川和尚岭楚墓为楚庄王时令尹子文之孙箴尹“克黄”及其夫人之墓;南阳桐柏月河春秋墓为楚灭养国之前的养国国君墓。此外还有南阳市商业公司春秋楚墓、淅川毛坪春秋墓等。 这些墓葬年代从春秋中期一直延续到春秋晚期,共出土玉石器4000余件,其中有大量精美的佩饰类玉器为同时期墓葬中所不见或少见,对春秋佩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河南省博物院

0 阅读:3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