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沈阳电器厂车间里,所有工人埋头苦干,对巡视的大领导不理不睬。突然,一个身材矮小,样貌普通的女工腾地站起身,大喊了声“毛主席好!” 1958年的二月,整个沈阳笼罩在漫天的大雪中。沈阳电器厂里却一片忙碌。工厂接到通知,说有重要领导要来视察。车间主任连夜召集工人开会,布置了三条纪律:不准乱走动、不准抬头看、不准和领导说话。一向严肃的主任反复强调这三条,弄得工人们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今天来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大领导。 这天早上八点,沈阳电器厂的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专注工作。苏玉春和往常一样,正在给铆工配料。虽然已经怀孕七个多月,但她仍坚持每天按时上班。在那个年代,像苏玉春这样的普通女工数不胜数,她们任劳任怨,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默默奉献。 车间里的工人们都知道苏玉春是个热心肠的人。平日里谁家有个头疼脑热,她都会主动帮忙照看;谁的工作遇到困难,她也总是第一个去帮衬。即便自己怀着身孕,她依然保持着这份热情,从不因为自己的特殊情况而懈怠工作。 上午八点十五分,车间里突然安静了几分。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几个穿着军大衣的年轻人率先走了进来。紧接着,又进来几位年长的领导。苏玉春的工位正对着门口,她一眼就认出了后面的那位身影——那不是墙上挂着的毛主席的画像吗?她再仔细一看,可不就是毛主席本人! 当时的车间里鸦雀无声,所有工人都按照主任的要求埋头干活,没有人敢抬头看一眼。毛主席在车间里慢慢走着,不时在某个工人身边停下来问话,但都没有得到回应。就在这时,毛主席走到了苏玉春的工位旁。 这一刻,这个身材矮小、样貌普通的女工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举动——她突然站起身来,大声说:"毛主席好!"这一声问候打破了车间的沉寂,也打破了主任定下的"三不"纪律。 主任立刻出声呵斥苏玉春,但毛主席却向她投来赞许的目光。主席亲切地与她握手,询问她的工作情况。苏玉春这才注意到自己手上还沾着螺钉的油污,不好意思地想要躲闪,但毛主席却毫不在意。 这次与毛主席的会面,成为了苏玉春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当天下班后,她就迫不及待地给丈夫打电话分享这个喜讯。回到家后,她小心翼翼地撕下当天的日历,在上面郑重地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天。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与毛主席握手后不久,困扰苏玉春多年的结核性胸膜炎竟然不治而愈。没过几天,她还顺利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这些巧合让厂里的工友们都说她沾了毛主席的福气,虽然这更可能是因为她心情愉悦,身体状况自然好转。 1969年,国家开展三线建设,沈阳213厂要将部分厂区迁往甘肃天水。面对这片荒凉偏僻的土地,很多工人都不愿意前往。但苏玉春却主动请缨,她向工厂表示:作为曾经见过毛主席的人,更应该带头支持国家建设。为了说服家人支持这个决定,她反复强调三线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最终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1970年,苏玉春携家带口来到天水。这里的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厂址选在山沟里的乱坟岗上,环境荒凉,气候恶劣。她不仅要照顾五个孩子,还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从一名普通的仓库保管员做起,只要有工人来领料,不管是白天黑夜,她都会立即前往。 在天水的岁月里,苏玉春始终保持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她的丈夫也凭借在财税部门的工作经验,成为了厂里的副总会计师。通过夫妻二人的努力,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扎下了根,建立起新的家园。1974年,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苏玉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张与毛主席的合影最初并没有送到苏玉春手中。后来,在厂领导的努力下,他们从北京中央档案馆找到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工厂不仅将照片放大悬挂在会议室和厂史室,还洗印了数百张分发给职工,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苏玉春。 从1978年开始,天水213厂每年都会在2月13日举行纪念活动,回顾毛主席视察的那一天。作为当年与主席有过直接交谈的工人代表,苏玉春多次在纪念大会上发言,讲述那段难忘的经历,以及自己响应党的号召、奔赴三线建设的光荣历程。
1958年,沈阳电器厂车间里,所有工人埋头苦干,对巡视的大领导不理不睬。突然,一
文史记叙录
2025-02-25 10:42:46
0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