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7分饱"是错的?提醒:中老年人群多留心,吃饭3事别忽视! “医生,我爸每顿饭都说要吃到七分饱,这不是很健康的饮食习惯吗?怎么还会突发胃病住院呢?”李诚一脸困惑地站在病床前,看着面色苍白的父亲,满心的不解。 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我已经见过太多类似的病例。李诚的父亲,65岁,退休前是一名中学教师,平日里身体还算硬朗,就是有些胃病史。这次住院前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只吃了“七分饱”,谁知深夜突然腹痛难忍,这才被儿子紧急送到医院。 检查结果显示,老人是因为长期饮食不规律,加上吃得太少,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诱发了急性胃炎。这让我不得不感慨,“七分饱”这个看似健康的养生观念,其实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很多人都把‘吃七分饱’当作养生圣经,这个观点确实有它的道理,可关键在于我们得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七分饱’。”我一边查看检查单,一边向李诚解释。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机能本就在不断退化,加上很多人对饥饱的感知能力下降,若盲目追求“七分饱”,反而可能吃不够营养所需。更何况,这个“七分”到底该怎么衡量,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尽相同。 我曾遇到过一位退休的王阿姨,为了保持身材,总是刻意控制饭量。结果半年下来,不仅没瘦反而更胖了。原来她经常饿过头,一饿就忍不住暴饮暴食,最终适得其反。 “您的父亲这次住院,让我想起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的胃就像一个小仓库,既不能太满造成负担,也不能太空引发不适。适量进食,才是健康之道。”我特别提醒李诚注意三件事: 老年人进食要讲究“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速。不能为了所谓的“七分饱”而忽视这些基本原则。进餐时的环境和心情同样重要。很多老年人独居,总是草草打发一顿饭。这样不仅容易吃得太少,还会影响消化吸收。 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量,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适中。不能把“七分饱”教条化地应用到每顿饭。李诚急切地问道:“那医生,具体应该怎么吃才算合适呢?”我笑着回答:“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学会倾听身体的信号。饥饿感刚消失时就停止进食,这才是真正健康的‘饱’。” 随后的几天,在我们的指导下,李父的饮食习惯逐渐改善。不再刻意追求“七分饱”,而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进食,一周后他的胃病症状明显好转。 临出院那天,李父握着我的手说:“张医生,这次真是让我明白了,养生之道不能死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看着他们父子俩满意而归的背影,我不禁感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理性看待各种养生建议。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把一个简单的数字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阶段、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科学饮食的关键,在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这才是真正的养生智慧。
胃不好的要注意了!医生告诫:胃癌发出的第一个信号,往往在腹部,许多人都忽视了
【1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