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人得癌症,医生提醒:洗碗时几个坏习惯,你占了几个? 在日常生活里,厨房的

河西有事 2025-02-04 14:35:29

越来越多人得癌症,医生提醒:洗碗时几个坏习惯,你占了几个? 在日常生活里,厨房的烟火气总是和各类清洁用品紧密相连,洗洁精便是其中的常客。可你知道吗?这看似普通的洗洁精,却暗藏许多容易被误解的 “秘密”。就拿赵叔叔的经历来说,他和妻子携手走过四十多个春秋,儿女成家后,老两口的日子平淡温馨,一个做饭,另一个就负责洗碗收拾。 但有一天,赵叔叔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 “洗洁精中含有甲醛,用了可能致癌”。从那以后,每次洗碗他都忐忑不安。有一回洗完碗,他突然头晕,心里 “咯噔” 一下,赶忙和妻子说起洗洁精致癌的事儿。妻子虽然安慰他,可两人心里还是不踏实。这洗洁精里到底有没有甲醛?长期用真会危害健康吗?咱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洗洁精里的甲醛谜团 老一辈的人大多对洗洁精里的化学成分心存顾虑,网络上洗洁精致癌的传闻更是让大家忧心忡忡。为啥会传出洗洁精里有甲醛呢?原来,洗洁精由表面活性剂、香精等成分组成,这种配方容易让细菌滋生。为了防腐杀菌,有些不良商家就会添加甲醛。 不过,国家早就针对洗涤剂出台了标准规范。在国家标准 GB19430.1 中,洗涤剂分为 A 类和 B 类。A 类能直接清洗食品,甲醛和甲醇含量不得超过 0.05%;B 类用于清洗餐具,甲醛和甲醇含量不得超过 0.1% 。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洗洁精,基本都能达到标准,甲醛超标的情况很少,所以不用过于担心。 还有人担心洗洁精里的表面活性剂残留会危害健康甚至引发中毒。其实,洗洁精里的表面活性剂属于低毒、无毒物质,即便有点残留,正常使用也不会中毒。曾有数据表明,一个体重 60 千克的人,要喝掉一大桶未稀释的洗洁精才可能中毒,这在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要是担心有残留,用流动的水多冲洗几次就行。 购买洗洁精,这些 “雷区” 要避开 市场上洗洁精种类繁多,购买时可得擦亮眼睛。这几种洗洁精尽量别选。 如果看到洗洁精出现分层、浑浊现象,就千万别买了。正常的洗洁精应该像清澈的湖水,透明且分布均匀。一旦出现分层、浑浊,很可能是过期了,里面的成分发生变化,使用这样的洗洁精,反而会污染餐具。 散装洗洁精也要谨慎购买。这类洗洁精在制作过程中缺乏严格监管,容易出现菌落、PH 值超标等问题,使用后可能刺激皮肤、引起过敏,不利于人体健康。 还有香味浓烈的洗洁精。有些洗洁精一打开,香味刺鼻,这种过于浓烈的香味可不是好事。使用后可能会引发头晕、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或者孕妇的,更要远离这类洗洁精。 洗碗坏习惯,比洗洁精危害更大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医师林国乐提醒,餐具洗不干净,细菌、病毒就会趁机滋生,小则引发急性肠胃炎,让人上吐下泻,大则可能增加致癌风险。 有些人图方便,直接把洗洁精倒在餐具上清洗,这样很容易导致洗洁精残留。洗洁精里的化学成分长期残留在餐具上,随着食物进入人体,时间长了可能会增加健康风险。正确的做法是先把洗洁精稀释在水中,再清洗餐具。 洗完碗后,湿漉漉的餐具直接放一边或者用抹布擦干,这是很多人的习惯,但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潮湿的环境是细菌的温床,不控水的餐具就像给细菌提供了舒适的家,它们会在这里迅速繁殖。所以,洗完碗后,一定要把餐具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控干水分,或者使用消毒柜烘干。 饭后把所有餐具堆叠在一起清洗,看似节省时间,实则增加了劳动量,还容易引发交叉感染。不同餐具上沾有不同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堆叠清洗会让细菌相互传播。所以,最好将餐具分类清洗。 洗碗布是清洁餐具的好帮手,但要是不注意清洁和更换,就会变成细菌的 “培养皿”。很多家庭的洗碗布一用就是好几个月,上面沾满食物残渣和细菌。用这样的洗碗布擦碗,就相当于把细菌重新涂抹到餐具上,导致二次污染。所以,洗碗布要定期更换,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放在沸水里煮一煮,进行消毒杀菌。 碗筷长期不消毒也不行。长期不消毒的碗筷上可能残留大量细菌,这些细菌在适宜环境下会迅速繁殖,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或者免疫力较弱的人,更要注意碗筷的消毒。可以定期将碗筷放在消毒柜里消毒,或者用开水煮沸几分钟。

0 阅读:64
河西有事

河西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