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到冬天,越是要控制吃饭?建议:60岁后,吃饭改掉4个坏习惯 寒冬腊月,冷风如刀

河西有事 2025-02-04 14:35:31

越到冬天,越是要控制吃饭?建议:60岁后,吃饭改掉4个坏习惯 寒冬腊月,冷风如刀割,街头巷尾弥漫着寒冷的气息。每到这时,许多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会发现,自己的食欲仿佛被寒冷唤醒,变得格外旺盛。窝在温暖的家中,窗外寒风呼啸,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热乎饭,成了这个季节最惬意的事。可你知道吗,对于老年人来说,吃饭这件平常事,在冬天要是不注意,很容易给健康埋下隐患。 人一旦过了 60 岁,身体就像一台运转多年的老机器,新陈代谢越来越慢,各种机能逐渐衰退。加上冬天的寒冷,许多老人会不自觉地多吃些热乎食物取暖,却没想到,这种习惯可能悄然损害健康。下面,就来看看老年人在冬季常见的四个吃饭坏习惯,以及如何调整。 高热量食物,暖身更 “埋雷” 冬日里,炖肉、火锅、油炸食品的香气弥漫在大街小巷,光是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在寒冷的刺激下,这些高热量食物仿佛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但对于 60 岁以上的老人,它们却像隐藏的 “健康杀手”。李大爷就深受其害,一到冬天,他就特别爱吃红烧肉,几乎顿顿都少不了。起初,吃完整个人暖烘烘的,别提多舒服。可渐渐地,他发现自己体重直线上升,去医院一检查,血糖、血压都出了问题。 这是因为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下降,消耗热量的速度远不如年轻人。过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引发肥胖,进而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研究表明,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食物,会极大提高糖尿病和高血脂发病率;对 70 岁以上老人追踪发现,超 80% 的肥胖者都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 老年人冬季饮食要注意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多选择燕麦、全麦面包、绿色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既能保暖,又不会给身体添负担。 温补食物,适量才养生 不少老年人觉得冬天吃些 “温补” 食物,如羊肉、狗肉、桂圆、枸杞等,能保暖又能增强免疫力。王奶奶就是其中一员,她一到冬天就常炖羊肉汤喝,本想补补身子,可没过多久,就感觉口干舌燥、便秘,血压也升高了。 羊肉等虽有温补作用,但吃多了易上火、便秘,尤其对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老人,还会加重心血管系统负担。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过多食用温补食物,会使体内热量过剩,加重肾脏和胃肠负担,增加患病几率。 所以,60 岁以上老人要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的温补食物摄入,多吃白粥、清汤、蒸煮蔬菜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温暖又护肠胃。 蛋白质别忽视,健康有 “质” 量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肌肉质量和免疫力逐渐下降,适量摄入蛋白质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很多老人偏爱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忽视了蛋白质摄入。 张爷爷平时就爱吃米饭、面条这些主食,很少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时间长了,他感觉自己力气越来越小,还特别容易感冒。原来,缺乏蛋白质不仅会导致肌肉流失,还会影响身体修复和免疫功能。调查显示,约 40% 的 60 岁以上老人蛋白质摄入不足,冬天尤甚,因为寒冷让他们更爱吃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 冬季,老年人应增加鱼类、鸡胸肉、豆腐、蛋类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保证身体健康和免疫力。 规律饮食,拒绝暴饮暴食 寒冷的冬天,不少老人容易暴饮暴食。赵奶奶就是这样,遇到喜欢的美食就停不下来,肚子吃得鼓鼓的才满足。可这习惯不仅让她体重飙升,肠胃也开始闹别扭,经常胃胀、胃痛。 而且,很多老人因暴饮暴食导致晚餐时间过晚,或者饮食不规律,使得肠胃消化功能紊乱。研究表明,进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会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增加胃肠道疾病发生概率,还会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降低免疫力。 老年人要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晚餐不宜过晚,控制每顿饭的量,做到 “少食多餐”,让肠胃轻松,身体更健康。

0 阅读:69
河西有事

河西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