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年,湖北一男子讲义气借给朋友 5 万,没想到,好友拿了钱就没影了,谁知 31 年后,男子突然接到派出所电话。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神州大地,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人民生活逐步改善,许多敏锐的个体也从中嗅到了商机。湖北十堰的农民张道汉便是其中之一。 勤劳本分的他抓住时代机遇,靠倒卖彩色电视机发家致富。在那个电视机供不应求的年代,张道汉通过反复奔走于广州和家乡之间,将“时尚”的电器带回家乡市场,赢得了不少财富。正是在这段经商经历中,他结识了人生中的“兄弟”——河南郑州的王明国。 王明国则是另一类时代典型人物。他是一家国企驻广州办事处的财务人员,在当时算得上有前途的年轻干部。性格豪爽的王明国与张道汉相识于广州的电视机进货点,两人因性情相投而成为好友。 彼此间多次互助,关系逐渐从生意伙伴升华为如兄如弟。人生总有风云突变。王明国因为一次工作失误导致职业生涯中断,最终辞职下海。而张道汉,也因生意上的一次大危机,使得两人友情经受了特殊考验。 1988年初春的一个傍晚,张道汉从广州火车站挤满货物的小巷中走出来,疲惫但充满成就感。几年倒腾彩电的生意,他已经小有积蓄。刚到家乡不久,他就收到了一封从郑州寄来的信件。 信是老朋友王明国写来的,言辞间满是惭愧和无奈,说自己因工作调动辞去了原来的财务岗位,想尝试经商却苦于资金不足,希望能借一笔钱渡过难关。张道汉看着信,心中一片坦然。他想都没多想,立刻拿出一张支票,填上5万元,通过邮局寄到了郑州。 在那个年代,5万元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足以改变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张道汉本可以用这笔钱扩大自己的生意规模,甚至是给家里添置房产、改变家人生活。但对他来说,友情比金钱更重要。 那年在广州火车站货物被扣时,正是王明国奔走于各个部门,用他仅有的资源和人脉帮自己解了围。这份情谊深深印在张道汉的心里,如今朋友有难,他没有半点犹豫便伸出了援手。 王明国收到支票时,既震惊又感激。他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向张道汉表示感谢。电话里,王明国再三承诺,一定会尽快还上这笔钱,还说自己已经找好了商业机会,只要启动资金到位,收益不会差。 这通电话却成了两人多年间的最后一次直接联系。之后的某天,张道汉突然发现王明国的电话始终打不通,写信也没有回复。他以为朋友可能是换了联系方式,暂时没办法联系,但很快发现事情远比想象的复杂。 时间一天天过去,张道汉从开始的担忧,逐渐变得平静。他并没有追究借款的事,甚至没有找人四处打听王明国的下落。在张道汉看来,真正的友情是无条件的信任和帮助。 对他来说,这笔钱固然重要,但朋友的安危更值得挂念。几次托人前往郑州寻找王明国无果后,张道汉便决定放下这件事,继续过自己的日子。只是偶尔,他还是会在深夜里想起那段两人并肩作战的时光。 而另一边,王明国的生活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拿到5万元后信心满满地投入到了创业中,但现实远比他想象的残酷。几次尝试后,钱不仅没有翻倍,反而被赔得一干二净。面对一次次失败,他没有办法回去面对张道汉,更没有勇气告诉朋友这笔钱的去向。 王明国开始变得四处漂泊,东拼西凑地打工赚钱,一边养家一边想办法偿还这笔债务。他搬了多次家,也换了好几个工作单位,甚至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清楚他的具体情况。这样一晃就是十几年。 这三十多年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张道汉的生意逐渐壮大,最后赚得盆满钵满后选择退出,回到家乡过起了悠闲的生活。王明国则一直在内心默默为这5万元而奔波。他跑过许多城市,干过苦力活,也做过小买卖,直到手头终于攒够了10万元。 他原本计划给张道汉双倍偿还,作为对多年拖欠的弥补。当他试图找到张道汉时,才发现朋友早已放弃了商业活动,回到了家乡的农村定居。多年来人事变迁,他竟连朋友的具体住址都找不到了。 王明国感到无助,但他并没有放弃。他试着联系当地政府,甚至找了派出所,希望能通过户籍系统找到张道汉的地址。这种坚持与执着,终于在2019年得到了回报。当王明国坐在派出所的会客室里,听到工作人员确认张道汉即将赶来时,他有些激动地在椅子上坐立不安。 当张道汉接到派出所的电话时,他惊讶不已。得知有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在寻找自己,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王明国。他急忙赶到派出所,刚一进门就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虽然鬓角多了白发,皱纹布满面庞,但彼此的兄弟情谊却没有丝毫改变。王明国执意要将十万元放到张道汉手中,而张道汉一再拒绝,最终只接受了5万元。两人在派出所里紧紧握手,感慨良多。 这一场跨越了三十年的重逢,让所有见证者动容。派出所的工作人员看着两位老人满脸泪痕,深深感受到人性中最纯粹的善良与坚韧。对于张道汉来说,友情从未因为时间而改变。
影院里有人打电话我全程为其打光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