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拍完后,导演杨洁让人把白龙马安置在了无锡的养马场。1995 年,杨洁去看望白龙马,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膘肥体壮的白龙马,竟然瘦骨嶙峋地趴在一个角落里,发出阵阵悲鸣。 1986年版的电视剧《西游记》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部传奇。这部作品不仅再现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文学魅力,还塑造了数个深入人心的角色,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 人们常常忽略剧中的“第五位主演”——白龙马。它作为唐僧的坐骑,陪伴着师徒四人走过十万八千里的取经之路,在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导演杨洁正是这部经典作品的缔造者,她为《西游记》倾尽全力的同时,也在为白龙马的命运操碎了心。 杨洁作为中国第一代电视导演,是个刚直不阿、追求完美的艺术家。《西游记》的拍摄历时六年,过程异常艰辛,从资金短缺到选角受阻,再到取景地的奔波,杨洁和她的团队克服了无数困难。杨洁个人的坚持与努力成就了这部旷世之作,也让白龙马有了它传奇又悲怆的一生。 在拍摄《西游记》初期,导演杨洁为白龙马的角色费尽心力。当时的剧组条件非常艰苦,选马的过程一波三折。早期,因为资金紧张,剧组无法负担一匹真正符合要求的白马,只能用棕色马代替,甚至给马涂上白色的涂料。 这种办法在拍摄过程中频频出问题。一场过水的戏中,涂料被水冲掉,棕色的毛露了出来,顿时场面十分尴尬。几位演员和工作人员忍不住笑场,但杨洁的眉头紧锁。她一边责怪自己为何没有找到合适的马,一边加紧催促工作人员继续寻找。几经周折,还是没能找到一匹合格的白龙马。 转机出现在内蒙古的天河放马拍摄地。在这场需要大量马匹奔腾的镜头拍摄中,杨洁终于见到了一匹符合理想的白龙马。这匹马身形高大,毛发雪白,气质温顺,站在群马之中尤为出众。工作人员告诉杨洁,这匹马是当地兵团团长的战马,有着军籍,不能随意调动或出售。 杨洁立即找到团长,希望能将这匹马借给剧组使用。团长起初表示难以割舍,因为这匹马是他作战的伙伴,有着特殊的感情。但杨洁坚持不懈地恳求,多次解释这匹马拍摄《西游记》的意义,并表示剧组会对它精心照料。 几番交涉后,团长终于同意,但条件是,这匹马必须先被开除军籍。军籍的去除仪式十分正式,在场的官兵们都依依不舍地目送这匹马离开。杨洁亲自送上感谢信,并向团长郑重承诺,这匹马会成为剧组最珍贵的成员。 白龙马来到剧组后,工作人员立刻对它进行了精心照料。两位养马师傅被专门请来负责喂养和训练它。在他们的悉心护理下,白龙马的身形更加高大健硕,毛发也逐渐恢复了光泽。 拍摄开始后,这匹马表现出了惊人的配合能力,镜头感极佳。它虽然听不懂人的指令,但凭借温顺的性格和训练后的习惯,每次出镜都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西游记》的拍摄跨越中国的大江南北,剧组为了节省经费,往往长时间赶路,而白龙马则被安排在闷罐车内随车同行。一次,从云南赶往贵州的途中,运输车因为道路塌方被迫滞留在山路上。 气温炎热,车厢内闷热难耐,工作人员只能不时给白龙马浇水降温。一名演员回忆道:“当时我们喝的水都不够用,但白龙马的桶里从来没有缺过水。”即使如此,这些长途跋涉仍然让白龙马疲惫不堪。 在通天河冰面的拍摄中,白龙马的脚踩在光滑的冰面上数次滑倒,发出沉闷的嘶鸣声。工作人员赶忙上前扶起它,并尝试用稻草铺在冰面上增加摩擦力。尽管艰难,它还是配合着完成了这场戏。 六年的拍摄时间里,白龙马陪伴着剧组走遍大半个中国,经历了重重困难,却始终默默无言,履行着它作为“演员”的职责。无论是瀑布、冰河,还是长途运输,它从未有过一丝反抗。 杨洁曾多次感慨,这匹白马不仅是剧组的“宝贝”,更是《西游记》中不可或缺的灵魂。拍摄结束时,它的名字虽然未能出现在演员名单中,但它的付出早已深深刻在人们心中。 白龙马的晚年生活令人唏嘘不已。1995年,杨洁第一次去探望它时,看到它被关在一个阴暗潮湿的马圈里,毛色失去光泽,神情呆滞。杨洁当场落泪,并再三嘱托工作人员好好照顾这匹“功臣”。 1997年,当杨洁再次来看望它时,眼前的景象让她难以置信:白龙马已瘦骨嶙峋,被挤在马群中连食槽都无法靠近,只能无力地蜷缩在一旁。那匹曾经驰骋大草原、陪伴剧组跋山涉水的白马,如今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 杨洁深感愧疚,却也无力改变什么。白龙马最终在孤独与痛苦中离世,连埋葬地点都无人知晓。这让杨洁痛彻心扉,她以一首《白驹悲歌》悼念这位“战友”:“奋蹄扬尾多潇洒,难敌岁月一场空。”字里行间不仅饱含对白龙马的惋惜,更似在影射自己晚年落寞的处境。 杨洁为了《西游记》耗费了大量心血,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在剧组解散后,她一度被孤立,甚至被排挤出行业。尽管如此,《西游记》的成功已成为不可磨灭的丰碑,而她对艺术的追求也成为后人景仰的典范。
为什么现在国产剧越来越没有生活了?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