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萧明华被敌特分子严刑拷打,但她却誓死不从。谁知,有一次她却突然喊道:让我见见我哥,我就招。 此时的萧明华已经被敌人折磨的遍体鳞伤,那种不屈的劲头也越来越虚弱。只是,唯一不变的是嘴巴,不说一个关于组织的字。 不分昼夜的折磨,让敌人也渐渐没了耐心,暴跳如雷地喊道:你说不说,不说就烫烂你的脸。 接着敌人就开始用极刑。谁知,萧明华却突然喊道:让我见见我哥,我就招。 萧明华,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就聪明伶俐,深受父母的喜爱,并且于后来完成了学业,成为了一名教师。 后来,她结识了一位人生挚友,叫朱春芳,并且在他的影响下学习马列主义,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党员。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蒋军落魄逃到海峡对岸。同时,在这个弹丸之地,他们也曾邀请专家学者们赴台,支持建设。 在自己恩师台静明的劝说下,加上组织上的认真研究,决定派萧明华悄悄入台,潜伏下去。 为了帮助萧明华的工作,在她赴台不久后,朱春芳便化名“于飞”来到了这里,而且还带来了组织的任务,要他们假扮夫妻。 可萧明华一想,假扮夫妻迟早会露出破绽,于是,他们一不做二不休,便举行了婚礼。 就这样,萧明华仍然是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在这里生活,而于飞则负责外面的活动。 在工作之余,萧明华借助教师的便利,总是悄无声息的宣传我党思想。 老蒋得知后大怒,他下令一定要找出这些潜伏的人,并且抓起来严行逼问。 尽管如此,萧明华她们仍不辱使命,愣是在这种环境下为组织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情报,甚至还包含了这里的兵要地形图。 当然,情报的价值越高,每次冒的风险也越大。随着任务一次次的完成,她们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1950年的一天,萧明华正准备去上课,突然家里闯进了两个不速之客,当即就要带走她。 临走前,萧明华从容的说道:让我拿几件衣服。随后她便走下阳台摘下了自己的旗袍。 原来,这件旗袍其实是她和于飞之间的暗号,若在则平安无事,若不在则有危险。 就这样,萧明华被捕了。在这里,她受到了敌特非人般的酷刑。可坚强的萧明华却誓死不从,除了狰狞声,没有向敌人说出一字。 不分昼夜的折磨让敌人渐渐没了耐心,于是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看着遍体鳞伤的妹妹,做哥哥的顿时心如刀绞。接着,萧明华颤颤巍巍的将一个装有七粒鱼油的瓶子给了哥哥,接着说道:再给我带一些,这个我快吃完了。 其实,这个瓶子就是萧明华要传递的情报,意思是让于飞赶快撤离,由于出现了内鬼,现在大家都有危险。 首先,“七”和“去”是同音,“鱼”又代表着“于”,连起来就是“于去”,让于飞和同志们赶快离开。 于是,在读懂情报后,于飞便带着其他同志撤离了,免受组织再受伤害。 后来,敌人知道了鱼油背后的含义,顿时大为恼火,非常后悔当时轻信了她的话。 而萧明华也很清楚,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那便是死亡。 萧明华在牢房里度过了两百多个日夜,最终被敌人给秘密枪决,这年她才28岁。 萧明华以身之躯,担负起了组织的事业,面对敌人的铁镣,她坚贞不屈,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1950年,萧明华被敌特分子严刑拷打,但她却誓死不从。谁知,有一次她却突然喊道:
文史记叙录
2025-02-02 23:55:25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