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战役中,我军进攻受阻。这时,1战士接过牺牲战友的炸药包,在敌暗堡前高高举起,向同志们示意:前进 这位战士叫李成文,一位像董存瑞一样的战斗英雄。 1956年,李成文生于云南施甸县的一户农村家庭,由于本身非常向往军旅生活,因此从小就树立了当兵的理想。 由于李成文是家中老大,所以对于他参军一事,家中总是意见不一。 可是,李成文心中却很坚定,最终父母拗不过,也就默认了儿子的想法。 就这样,在1977年,21岁的李成文告别了父母,走入了军营,被分到35514部队5连服役。 在连队里,李成文非常刻苦,他将年少时的激情全部都投入到了日常训练中。 最终,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不仅练就了一身本领,还练了一手的好枪法。 上级鉴于李成文的优秀表现,于1978年11月将他调到云南省军区某部队3连4班担任副班长一职。 同时,在当时我国南方,局势越来越不容乐观,越当局频频在我边防搞些小动作。 为了保护我居民,打击敌人,李成文奉命执行潜伏捕俘行动,并在战友的配合下,顺利的完成了伏击任务,荣立三等功。 战后,经过组织的批准,李成文光荣加入我党,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 1979年2月,对越战役全面打响,李成文所在连队也接到了命令:派出小股力量,先对敌情况进行侦查。 由于之前和敌人交过手,也熟悉地形,所以李成文自告奋勇,带着几名战友就出发了。 凭借着夜色,他和战友们悄悄的度过了红河,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了敌人阵地前。 可让李成文想不到的是,就当他们侦查完,在返回的路上时,却遇到了5名敌人。 由于天色较暗,当李成文发现时,与敌人仅有2米的距离。 不过,好在李成文眼急手快,趁敌人每反应过来,端起枪‘哒、哒、哒、哒’几枪,就干掉了4个敌人。 至于剩下的1个人,不在话下,自然也给交代了。 李成文带回来了详细的情报,为我军行动立下了功劳,又一次荣获了三等功。 2月17日,前线展开全面反击,李成文所在3连夜得到了新的任务。 其中,1排在大松山地区,向敌人的新官地区突击,而其余的几个排则留在119高地。 由于新官这个地方是南下的战略要地,因此敌人部署了大量兵力,多达上百个火力点。 起初,在其他各排的掩护下,1排慢慢靠近时,敌人却不为所动,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其中一定有问题,但战士们没有停止前进,只是每前几一米就多一份警惕。 果不其然,敌人是想等我军靠近了,在重火力压制,一会的功夫,1排就损失惨重。 前面的情况,指挥部自然看得清楚,下一秒也命令炮团,立刻炮击。 可是,敌人太狡猾了,他们借助有利地形设置了很多暗堡,还存在死角,除了一些明显的阵地被拔掉,个别特隐蔽的暗堡还在不断地吐出火舌。 战士们迟迟攻不上去,指挥部也很着急。万般无奈下,指挥部:“组织爆破组。” 谁知,命令刚下,李成文就率先报了名。 在一番准备后,李成文带了两个同志,在战友们的掩护下,悄悄的出发了。 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的保护着炸药包,生怕被流弹给击中了,时而隐蔽,时而匍匐前进。 在战友们的掩护下,李成文三人顺利接近了敌人暗堡,他们找准了三个敌火力点,随着123三个数结束,他们纵身一跃冲了上去。 李成文动作利索,顺着眼儿就扔了进去。 片刻,随着轰得一声巨响,这个暗堡彻底安静了。而当李成文正高兴地看着另外两处时,却看到敌人暗堡还如原样。 怎么回事?李成文面色凝重,看着两位战友冲的方向,这才发现他们不幸被流弹击中,一个受伤不能动弹,而另一位叫曹永文的当场牺牲。 看着牺牲的战友,李成文赶紧走过去,可当他一用劲才注意到,自己腿部也中弹了,只是刚才没有察觉。 他顾不得疼痛,简单包扎后,就来到曹永文身边,然后接过他的炸药包就朝敌暗堡爬去。 然而,当他来到这处暗堡时,却发现敌这个暗堡设置的可真巧妙。 只见外壁光溜溜的,射击眼也比较高,扔肯定是扔不进去,可周围也没有固定的地方。 再看看身后,都是等待冲锋的战士,李成文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但接下来,他却做了个惊人的决定。 他用没受伤的腿缓缓站起来,后背紧靠着外壁,眼里充满了坚定,他1只手高高举起拉了弦的炸药包,另一只则向战友们示意:“同志们,前进。” 随着火线燃尽,一声巨响,敌暗堡哑火了,而李成文同志,则永远离开了我们。 看到这里,也不禁想起来老电影中的一幕,董存瑞高高举起炸药包,高喊道:“为了新中国,前进。” 战斗结束后,对李成文所做的贡献,上级追记“一等功”,授予“董存瑞式战斗英雄”称号。 李成文,一位具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无私奉献精神的战斗英雄。他的事迹体现了作为军人的崇高品质和英勇精神,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榜样,向英雄致敬!
1979年,对越战役中,我军进攻受阻。这时,1战士接过牺牲战友的炸药包,在敌暗堡
文史记叙录
2025-02-02 23:53:42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