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为了削弱藩王权势,废除了五位藩王,并将权力集中在中央。姚广孝及时提醒朱棣:“燕王,你不能再坐以待毙了,建文帝手段高明,一年之内就废了五位王。”朱棣听后心生寒意,问道:“下一个会是谁?”姚广孝毫不掩饰地说道:“如果你不行动,你就是下一个,如果被建文囚禁,你忍心过一辈子吗?”朱棣听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但仍然担忧百姓支持朝廷,起兵是否能成功。 回顾朱元璋分封藩王的历史,早在1370年,他便分封了25位藩王,授予他们兵权和高额的土地收入,每个藩王的军队都有几千至几万人的护卫。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实力最为强大,尤其是朱棣,因战功卓著,掌握了“节制沿边士马”的重权。然而,随着朱允炆即位,他意识到这些藩王的权力过于庞大,于是决定采取措施削弱他们。 面对朱棣的忧虑,姚广孝提出朱元璋生前所定的《皇明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姚广孝直言:“建文帝身边有两位奸臣,必须清除。”朱棣听后,似乎领悟到其中的含义,问道:“大师,你是不是认为建文帝周围有奸臣篡权?”姚广孝回答:“正是,齐泰与黄子澄便是奸臣,削藩的举措正是他们的手段。” 姚广孝的意思是促使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而这两位奸臣正是削藩的主谋。朱棣终于决心起兵,他说道:“我燕王作为藩王,必须捍卫朝廷,不能坐视不管。”然而,就在他与姚广孝密谋时,燕王府的长史葛诚却秘密上书给建文帝,揭露了朱棣装疯的行为。建文帝立即派兵包围燕王府,朱棣则迅速将张昺、谢贵和葛诚一同擒获,并处决。 1399年7月4日,朱棣正式举兵,占领北平。次日,他召集将士,宣誓起兵:“太祖皇帝曾设立规矩,藩王有权讨伐奸臣,清除朝廷内乱。”然而,朱棣的口号“清君侧,靖国难”并非朱元璋所定原意。朱元璋的“清君侧”是藩王在皇帝召唤下起兵,成功铲除奸臣后,必须五天内离开京城,而朱棣却将其歪解为夺取皇位的理由。 经过四年的战斗,朱棣终于在1402年打败了朱允炆,成功从“小宗”变成“大宗”,夺得了大明皇位。而朱允炆在兵败后是自杀还是逃跑,至今仍无定论。朱棣通过这场兵变,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轨迹。
公元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为了削弱藩王权势,废除了五位藩王,并将权力集中在中
江樵品史呀
2025-01-26 15:59:22
0
阅读:51
用户10xxx20
朱棣死后他儿子明仁宗给他上庙号时明太宗,后来嘉靖给他抬升到明成祖,给他亲生父亲朱祐杬上庙号明睿宗,所以现在除了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外,在湖北钟祥有个明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