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1月实习蛮好找的…😅
帕尼说求职
2025-01-09 15:06:12
今年我打算写两个系列的笔记。一个是“矩阵求职系列”,一个是“备战25年校招系列”。
这一篇是备战25校招系列的第一篇。
对于25校招的经管商科类的同学,往年的1月大家基本处于考试/休息的状态,原因是大家投递的方向是固定的,履历也已经接近定型。
但今年不一样,我们预判,今年的经管商科同学在投递方向和投递数量上面会“井喷”。
大家旁观了2024年的秋招,也明白了找工作需要“海投”。
因此,对于金融+互联网求职路线的同学,我们1月给的核心KPI是:找到一份“非金融”+“可用于求职互联网大厂”的实习。
【找实习途径:找实习是一个“碎片化”信息检索的过程】
找实习无外乎以下六大途径:
BOSS直聘/实习僧、群聊、公众号、招继任的帖子、同学内推。
我的个人观感是,从找实习的实用角度出发:
同学内推>招继任帖子>BOSS直聘/实习僧>群聊>公众号
但你在找实习的时候应该“全面出击”,不要依赖某个单一途径。
【实习方向探索:找到实习比实习方向更重要,因
为履历是可以包装的】
大家找实习都会经历:我想要的不要我,要我的我不想要。
如果你是一个经管的同学,对于求职互联网的方向感到迷茫。
那么从技术层面的角度来说,互联网非技术岗的六大方向(产品、泛商分、财经、市场&销售、供应链&采购、运营)中,仅产品线的实习需要“相对垂直”,其他方向的实习你可以去大胆的尝试和投递。
退一步来说,这些方向里面运营类的实习是目前比较容易找到的,对大家的履历包容度也比较高,作为你“互联网初体验”也未尝不可。
要记住的是,找到实习比实习方向更重要
【实习公司title:与金融不同的是,互联网求职不那么看重公司title】
前面讲的是“找到实习比实习方向更重要”,而这里讲的是“实习方向比公司title更重要”。
金融求职讲究title,其底层原因是整个行业的招聘规模“太小”,优中选优是必然。
而互联网的招聘人数远大于金融(字节这一家公司的HC数量可能超过中国整个券商的校招HC数量),公司title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cover过各类同学,在地产公司/硬件公司/消费品公司/爸妈朋友开的公司 “实习”,均可用于互联网求职中。
所以如果你是留学生,没有办法在国内线下实习3个月,可以尝试一些其他途径,找工作时候对于实习公司title的包容性超乎你的想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