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大家要学会打造≥2份简历💪
帕尼说求职
2024-12-03 16:57:04
Pony最近在跟辅导的同学复盘秋招的情况。
一个显著特征是,那些针对岗位“定制”简历的同学,所取得的求职结果是要明显优于那些“一份简历投遍天”的选手的。
Pony辅导的同学当中,不乏4-5份简历的同学,配合选岗的指导,确实在今年秋招季突破了原生学历和经历的限制。
这样操作的原因其实比较直观:履历同质化严重。
一个经管同学,大概率实习经历就是银行的分支行(父母安排的)+券商的投行/研究所+基金公司(通常是一级市场的基金)之间来回“排列组合”,没有区分度。
“先知先觉”的同学,可能有过1-2段互联网等大型民企实习的经历,或者是有过创业/做生意的经历,但仍然无法解释:你的经历为什么适配你所求职的这个岗位。
因此,今年秋招的另一个结论是:履历匹配性>公司title。
【同一段实习,如何写出花样?】
很多同学苦恼,只有这三段实习,如何能针对岗位“定制”呢?
我们以投研(无论是券商研究所/PE/VC/战投等)为例,大部分实习所做的内容均是数据更新、资料整理等。
但是假设你即将投递一个消费品/某新能源大厂的战略类的岗位岗位,我们能否先提前做一些消费行业/新能源行业的研究,然后写进我们的简历呢?
我们以投行的实习为例,大家大部分实习所做的内容就是财务核查、底稿整理、画PPT的工作。
但是假设你即将投递一个互联网大厂的财务BP类的岗位,我们能不能重点突出我们的财务报表分析的能力+财务核查的功底呢?能不能把法律尽调和底稿整理这种完全不相关的工作删去呢?
我们以银行的实习为例,实际上你可能是一个柜员或者客户经理助理的角色,但是假设你在面一些大厂的市场&销售类的岗位,能否突出一下,你在客户经理助理期间在售前、售中、售后方面的“细节”的工作贡献和对应的工作成果呢?
【校园活动与经历,有时候远胜于你的实习经历】
如果你的实习经历没有出彩,那么校园经历是可以“救命”的。
同理,如果你求职的是战略/商分类的岗位,能否在校园活动中列示一下你所做的科研/论文/课程作业(应该不会有人没有做过小组作业吧),重点突出你们的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结果?
如果你求职的是市场&销售类的岗位,能不能把你的创业/做小生意的例子,从市场调研-产品构思-产品落地-营销推广-销售落地-交付售后这些角度去“丰富”和“深化”一下?
记住pony的一句话:面试官不关心你“做”什么,他们关心的是你“懂”什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