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的人看过来!冬季保暖可不只是“多穿点”!】健康真探社随着第一条秋裤的翻出和穿上,刺骨的寒风开始侵袭脸庞,保温杯里的枸杞也被泡上,这标志着今年冬季的“速冻模式”正式拉开帷幕。许多地区几乎跳过了秋天,温度骤降十几度,让人措手不及。 面对这样的温度剧变,我们不仅要问:寒冷的危害仅仅是手冻得冰冷吗?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保暖呢? 根据国家标准,冷空气被分为弱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四个等级。其中,“寒潮”无疑是最为寒冷的。寒潮的标准是:在1天内降温幅度达到8℃以上,或2天内降温幅度达到10℃以上,或3天内降温幅度达到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这样的天气往往伴随着大风和雨雪,可谓是“雪上加霜”。 作为身体的最外围部位,手和脚最容易感受到寒冷。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冬季常常手脚冰凉。冷空气还会使鼻腔干燥,导致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身体在感受到寒冷时,会通过起鸡皮疙瘩、肌肉收缩、血管收缩等机制来减少热量流失,并通过打寒战、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来增加身体产热。同时,人们往往会减少外出,甚至不愿离开被窝。 然而,降温带来的健康危害是多方面的。在呼吸系统方面,干燥的冷空气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咳喘、痰液增多等症状,尤其是对于已经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低温会显著增加死亡风险。对于心脑血管系统,冷空气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压和斑块破裂的风险,进而提高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的风险。在消化系统中,寒冷会使胃肠道血液循环减慢,影响消化液分泌和肠道蠕动,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皮肤方面,冬天容易生冻疮,干燥的空气也会导致皮肤干燥、瘙痒和过敏。关节问题也不容忽视,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寒冷会加重症状。此外,“冷”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意味着今天的哮喘可能是由于上周的降温引起的。 应对寒冷,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长时间泡脚或洗澡不应超过30分钟,水温也不宜超过45℃,以免造成低温烫伤。使用取暖器时,应选择有“3C认证标志”的产品,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长时间开启以防火灾。室内烤炭火或车内开空调睡觉时,应定期开窗通风,以防一氧化碳中毒。长时间待在室内不动,也应适度活动,保持血液循环。 合理的穿衣策略也很重要。内层选择舒适的棉毛衣或速干衣,中间层选择保暖的抓绒衣或羊毛衫,外层选择防风防水的冲锋衣或羽绒服。同时,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衣物。保护好头部和脚部,选择合适的帽子和鞋子,也是非常关键的。此外,保持室内湿度和适量的饮水,适当锻炼和选择健康的食物,都是对抗寒冬的有效方法。 最后,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以及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应特别注意保暖和健康监测,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怕冷的人看过来!冬季保暖可不只是“多穿点”!】健康真探社随着第一条秋裤的翻出和
绍元看健康
2024-12-26 09:32:0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