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抢?”女子在查询已故丈夫的账户时,意外发现其名下尚有13万余元的存款。当她完成公证手续,准备提取这笔款项时却得知账户已经被注销,无法取款。面对这一困惑,女子向银行提出质疑,然而银行方面却回应称,是工作人员一时眼花,误看了账户信息。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2024年6月28日《女子称“亡夫13万元存款消失、账户被注销”,银行:工作人员有失误》)
2020年,陕西安康,邓女士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偶然发现了一张农业银行的存折,上面清晰地写着13万3千9百元的存款金额。这让她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觉得这笔钱足以让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然而,当她满怀希望地拿着存折和公证书前往安康当地的农业银行办理取款手续时,却遭遇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冷漠和推诿。
邓女士一次次地解释,一次次地争取,却始终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她只能前往邻县的农业银行查询,结果却让她如遭雷击:账户竟然已经被注销,里面的钱也早已不知去向。银行方面对此轻描淡写地表示,是工作人员“眼花”看错了账户信息。这种解释显然无法令人信服,邓女士对此表示深深的怀疑。
更令邓女士感到愤怒的是,在维权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竟然深夜上门,塞给她两千块钱,试图让她“封口”。如此拙劣的公关手段,更加深了她的怀疑。银行方面对账户注销的原因始终讳莫如深,只以“客户隐私”为由搪塞,这让邓女士感到十分无助。
面对银行的冷漠和推诿,邓女士选择了向媒体求助。事件曝光后,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舆论的压力下,银行方面不得不再次回应,但他们的解释依然漏洞百出,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这更加激起了公众的愤怒和质疑,人们纷纷声援邓女士,要求银行给出合理解释,并归还其合法存款。
邓女士的坚持,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亡夫,更是为了所有储户的合法权益。她认为,银行擅自注销账户、拒绝支付存款的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根据《商业银行法》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邓女士作为合法继承人,享有提取亡夫存款的权利。银行的行为显然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邓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储户存款“消失”的事件屡见不鲜。这其中,既有银行内部管理的漏洞,也有监管机制的缺失。如何加强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保障储户的合法权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邓女士的维权之路虽然漫长而艰辛,但她从未放弃希望。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介入调查,查明真相,还邓女士一个公道,也给公众一个交代。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共同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希望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让每一个储户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切实保障。
胆子也太大了
被行长吃绝户了!😂
小编故意拉仇恨,银行说得很清楚了,是用卡消费,未补登存折。卡折关连,容易出现此类问题。建议银行把卡折分离,避免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