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说,“让领导干部富很容易,让群众都富,太难……”有一次视察贵州,走时人家塞

啸火谈明星娱乐 2024-10-31 22:12:28

陈永贵说,“让领导干部富很容易,让群众都富,太难……”有一次视察贵州,走时人家塞了两箱茅台酒,到了北京他发现了,问是哪来的,然后就发火,命令寄钱过去。到云南也是一样,人家往飞机上丢了一箱云烟,他也要求退钱。云烟那时6角一包,一箱50条,他哪来钱退呀,只好打折退。 陈永贵到北京后不转户口不拿工资,仍在大寨拿工分。大寨曾想给他每月补助40元他坚决不要,说吃双份就是剥削。在北京他不要服务员,不要管理员,警卫员一人成了大总管。按照他的级别,回家坐火车应该一个人一个软卧车箱,可陈永贵拿着捎给乡亲们的玉米面,跟农民赶集似的和别人挤在一个车箱里。他早上喝小米粥,啃个馒头,吃点咸菜;中午最多两个菜,如果吃面食,就是炒苦瓜之类。平常买肉,最多买一斤猪肉或羊肉。 自1964年起,“农业学大寨”运动,无论是被视为毛泽东改造中国乡村的宏伟蓝图,还是农业现代化的一次勇敢尝试,其从昔阳、山西的星星之火,最终燃遍全国,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生动的政治传播案例。在这场传播中,领袖的号召、组织的推动、媒体的聚焦,以及参观考察、会议研讨等多种形式,共同编织了一张密集的传播网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迎来了一场关乎国运民生的深刻变革。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未曾亲历这段历史的人们,总渴望探寻改革的源头,理解其背后的初衷与逻辑,以期从历史的镜鉴中寻找解决当下社会新问题的灵感。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浪潮起源于农村,而农村改革的序幕则是在安徽缓缓拉开。 安徽农村改革的启航,与万里主政密不可分。中央将小岗村视为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原因有二:一是小岗村首创了农村改革的核心——家庭承包制,即“大包干到户”;二是这一创新模式迅速传遍全国,被99%的生产队所采纳,成为主流经营体制。然而,小岗村的故事并非改革的起点,而是经过多个阶段逐步深化,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高潮。 谈及安徽农村改革的历程,纠正“左”倾错误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大致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首先,是突破“学大寨”的束缚,重申以生产为中心;其次,是打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传统,实行联产计酬,包产到组;最后,是冲破“不许包产到户”的禁令,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农民充分的自主权。 同样,自1982年起中央连续发布的五个一号文件,也并非改革的起点,而是基于数年来的政策放宽、农民的自主探索,以及与“左”倾错误的斗争,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取得显著成效后,才应运而生。首个一号文件,凝聚了三四年间领导与群众互动的农村改革实践智慧,首次肯定了农民创造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责任制的体现,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政策,进而推动并引导了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 安徽领导在揭批“四人帮”的过程中,通过基层反馈和实地调研,深切体会到农民温饱未解的困境,意识到政策偏差,毅然决然地摒弃了“左”倾的农业学大寨模式,转而聚焦生产,调整政策。1977年11月,安徽省委制定的“省委六条”,标志着政策放宽,为农民自下而上的改革创造了有利环境,拉开了改革的序幕。 小岗村18户农民,他们的心声与愿望,代表了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渴望。他们迫切希望终结人民公社体制下生产受限的集体化模式,渴望将土地分包到户,实现家庭经营,改变长期以来温饱难继的生存状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积极响应农民的呼唤,将农民的生存需求置于首位,终结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人民公社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简而言之,以小岗村故事为代表的中国农村改革,是一场由普通农民基于生存需求自发推动的、自下而上的经济与社会变革。 小岗村18户农民齐心协力改变命运的故事,简洁、生动且充满力量,它已成为人们心中对当时国家政治经济状况与农民形象的一种象征。然而,这样一个经过提炼的单一符号,难以全面反映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改革的多重背景与复杂面貌。在我们的调查中,收集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小岗符号”之外的声音与画面,它们跳跃、闪动,揭示了改革的另一面。 万里主持召开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在会上,他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解决安徽领导班子问题》的指示精神,号召全省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中央文件,积极行动起来,尽快扭转安徽的落后局面,跟上全国发展的大好形势。 针对安徽的具体情况,万里采取了先稳定局面、再逐步加大力度的策略,果断解决安徽面临的问题。会后,他迅速对安徽省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解除了许多不称职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职务,并组建了新的省委。在解决领导班子问题的过程中,万里亲赴全省大部分地区进行调研,他手持前省委组织部印制的地市县主要干部花名册,每到一地便询问这些干部的现状,并希望请他们出来继续工作。

1 阅读:3768
评论列表
  • 2024-11-02 08:00

    大公无私的干部,稀缺了!

  • 2024-11-03 06:56

    穷则思变、艰苦奋斗、艰辛创业的大寨精神,应该永远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财富!

  • 2024-11-01 16:20

    说的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