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毙!必须枪毙!”1953年,上海滩春寒料峭,但人们却义愤填膺地要求枪毙一个叫

麒阁天下事 2024-10-23 18:48:02

“枪毙!必须枪毙!”1953年,上海滩春寒料峭,但人们却义愤填膺地要求枪毙一个叫王康年的商人,因为他不但卖给志愿军假药、劣质医疗物资,还行贿受贿、偷逃漏税,涉案金额高达26亿元!最后他受到了怎样的惩罚? (来源:《世纪》杂志:药商王康年盗骗志愿军货款真相) 王康年,浙江杭州人,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 也许是遗传了父辈的商业基因,王康年从小就展现出精明的头脑和敏锐的商业嗅觉。 17岁那年,他考进了上海大亚电台,成为一名电台报告员。 彼时,电台是新兴媒体,广告收入丰厚。 王康年每天接触的都是商品信息和广告营销,耳濡目染之下,他心中萌生了“下海”经商的念头。 没过多久,王康年结婚了,岳父是公共租界巡捕,在老丈人的帮助下,王康年开了一家小百货铺,做起了小本生意。 然而,王康年并不满足于这种小打小闹,他渴望更大的成功,更多的财富。 抗战胜利后,国内经济动荡,药品市场却异常火爆。 进口药品断档,国产西药价格飞涨,王康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他果断将百货铺改成了西药行,取名“大康西药行”,一头扎进了这个暴利的行业。 然而,王康年并没有多少资金,更没有稳定的进货渠道,为了快速打开市场,他玩起了“空手套白狼”的把戏。 他先从客户那里收取定金,然后再去联系厂家拿货,为了压低成本,他甚至不惜以次充好,用劣质药品冒充正品。 这种投机取巧的手段,虽然让王康年赚取了第一桶金,但也为他日后的犯罪埋下了伏笔。 1949年5月,就在上海解放前夕,王康年因拖欠货款、销售假药等问题,被多家药商告上了法庭。 1949年,上海解放,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 为了恢复经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工商业发展的政策,王康年也迎来了“起死回生”的转机。 在工商部门的调解下,王康年将之前拖欠的货款转为债务,大康西药行得以负债经营,继续营业。 王康年似乎也痛改前非,积极参加工商联活动,还当上了居民委员会主任和肃反委员会副主任,俨然一副“积极分子”的姿态。 新政的春风,加上王康年八面玲珑的处事风格,大康西药行的生意蒸蒸日上,营业额一度突破350亿元(旧币),王康年也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金钱的诱惑,权力的滋味,让王康年渐渐迷失了自我,他骨子里的贪婪和投机心理,再次膨胀起来。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 在这场关系新中国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前线物资供应紧张,药品需求量更是巨大。 然而,王康年并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意义,也没有一丝的爱国情怀,他看到的,只有巨大的商机和滚滚的利润。 他利用自己和政府部门的关系,承接了大量抗美援朝前线的药品订单。 然而,王康年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这些订单,他将收到的货款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个人挥霍,甚至继续进行投机生意。 对于部队的催促,他要么置之不理,要么编造各种理由拖延时间。 为了交差,王康年不惜铤而走险,用玉米淀粉代替药品,用劣质甚至发霉的纱布和棉花,冒充医疗物资,运往朝鲜前线。 这些黑心物资,最终送到了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手中。 结果可想而知,战士们服用假药后,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恶化,许多人因为伤口感染,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怒!毛主席亲自下令彻查此事,要求严惩不贷! 经过公安机关的调查,王康年的犯罪事实昭然若揭。 他不仅用假药、劣质医疗物资牟取暴利,还涉嫌行贿受贿、偷逃漏税等多项罪名,涉案金额高达26亿元(旧币)。 1953年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法院以行贿、偷逃漏税、盗骗国家资财等三项罪名,判处王康年死刑,立即执行。 一声枪响,结束了王康年罪恶的一生,也给新中国敲响了警钟。 王康年案件,是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 它不仅暴露了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监管机制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也反映出部分官员贪污腐败、失职渎职等现象。 王康年,原本只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在时代的大潮中,他抓住机遇,获得了成功,但也迷失了自我,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王康年案件,已经过去70多年了,但它留下的警示意义,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道德和法律为代价。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责任,是企业家的担当。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底线,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康年,一个“奸商”的覆灭,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0 阅读:1
麒阁天下事

麒阁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