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室韦到蒙古·蒙古语诸部演化史

温纶说过去 2024-09-23 12:27:26
公元840年,叶尼塞河上游的黠戛斯部大破回鹘汗国,回鹘部众被迫向西方与南方迁徙,黠戛斯实力有限无力控制广袤的草原,漠北高原出现短暂的权力真空。 这一时期,大兴安岭及其以东的诸蒙古语部落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他们在最早在隋唐被突厥汗国泛称为“鞑靼”,在唐宋时期,操蒙古语的民族大体上可分为南部的契丹和北部的室韦两大系统。 在唐代后期,辽河上游的契丹人最先兴起,不但兼并了临近的库莫奚等同源部族,还吸收了不少留居漠南的回鹘部落,并不断劫掠北边的室韦诸部。在这种情况之下,室韦诸部在向外迁徙或者臣服于辽金的过程中,纷纷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 南室韦一些部落西迁至阴山北部,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东部一带,史称“黑车子室韦”或“黑车子鞑靼”。该部在唐末继续南迁,迁居于今山西大同一带,部分归顺沙陀人李克用。五代与辽时期,黑车子室韦西迁于阴山北麓,吸收部分突厥系沙陀部落,称“阴山鞑靼”,至金代发展为汪古部。 南室韦的乌素固部、移塞设部、塞曷支部在五代时发展为乌古部(乌虎里部),居伊敏河与辉河一带,南邻契丹,辽初被征服,后多次反抗,辽在其地设乌古迪烈统军司,治克鲁伦河流域。 大室韦的敌烈部包含许多突厥语部落,居乌古部之西,与辽廷的关系时叛时和,金初与乌古部投降于女真人,敌烈八部中的两部与乌古部被金朝迁于嫩江一带,设乌古迪烈统军司,依东北路界壕来防御西边的蒙古语部落袭扰。而没有迁走的敌烈六部在金代发展为塔塔儿部。 黄头室韦在唐末分化为大黄头室韦与小黄头室韦两部,在辽初被征服,改为突吕不室韦部、涅剌擎古部,经常作为辽出兵讨伐乌古部与敌烈部的先锋。辽代末年,大黄头室韦随耶律大石西迁,小黄头室韦则留居故地发展为黄头女真,金代融于女真。 北室韦的大如者部、小如者部发展为于厥部,后来南迁至金代发展为弘吉剌部,其余北室韦诸部仍居于嫩江流域,至元代被称为“水达达”,“达达”一词为元代对诸蒙古语部族的统称,这部分室韦人在明代融于蒙古。 蒙兀室韦在唐代后期开始西迁,五代时称蔑劫子,辽代称阻卜,金代称蒙古,分化出许多部落,其中乞颜部在金末被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进而征服其他蒙古语部落和突厥语部落,从而统一漠北高原,建立大蒙古国,成为后世蒙古族的主要族源。

0 阅读:28
温纶说过去

温纶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