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明帝萧鸾:南北朝最重视吏治的皇帝,却一手玩崩了南齐 南朝时期,权力的更迭往往伴随着腥风血雨,但在这一过程中,偶尔也会涌现出几位勤勉治理的明主。 萧鸾便是这样一位在短暂执政期间,废除积弊,振兴政通人和的皇帝,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他最终还是一手导致了南齐的灭亡。 萧鸾出身名门,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由三叔萧道成抚养长大,不久,萧道成便登基为帝,但仅执政三载后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儿子萧赜。 萧赜曾亲眼目睹多次内斗,心生戒惧,不仅防范兄弟,甚至连太子萧长懋也怀有重重疑虑,幸而萧长懋早逝,避免了一场龙争虎斗。 没想到的是,萧赜竟选择立萧昭业为储君,不料萧昭业根基渺小,再加上萧赜本人病重,实在无力掌控大局。 临终前,他让萧子良辅政,但又怕被萧子良夺位,遂将外戚萧鸾也纳入辅政核心,就这样,萧鸾进入了南齐的权力中枢。 但萧昭业的地位岌岌可危,幸亏有萧晔和萧鸾支持,否则萧子良恐怕早就夺了大权,关键时刻,萧子良和萧晔相继去世,为萧鸾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 494年十月,萧鸾登基,成为南齐第五位皇帝。一旦掌权,萧鸾就大刀阔斧地展开了反腐整饬,先是重罚了四位重臣谢朏、王缋、庾弘远和徐孝嗣等人,接着又停止了臣工进献、豪华建设等一切无谓开支,将许多田地退还给了百姓。 即便是极为仇视他的南梁史官萧子显,撰写南齐史时也不得不称赞他的政绩卓著。 然而,即便是善于治国理政,在乱世中也依然力有未逮,相比攘革积弊,更加迫切的其实是应对北魏这个强大外患。 可惜萧鸾几乎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军功,唯一一次镇压起义时反而溃不成军。他虽在豫州时期获得部分豪族支持,篡位后却不得不防范这些人,更别提依赖前朝余孽。 结果便是他只能寄希望于少数忠勇将领,比如崔慧景和裴叔业。 可单凭这些寥寥无几的武力,怎能抵挡孝文帝矢志统一天下的雄心?的确,在北魏改革汉化后,南朝曾在文化上保有优势。 但萧鸾上位前首先就打压了萧子良和竟陵八友等文化人群,致使南齐的儒学一直不甚兴旺。文不振武不就,双双败缺,南齐恐怕是难以避免衰亡的命运了。 最终,在位仅四年的萧鸾于498年离世,留给他儿子萧宝卷的是一个日趋矛盾尖锐的乱局:宗室被屠戮殆尽,有权臣妄图夺权,边陲失守,皇威不振... 短短四年后,南齐果然被竟陵八友之一萧衍所篡。对于南齐的最终灭亡,萧鸾理应承担主要责任。 倘若萧鸾身在统一王朝,或许他的廉政勤治确实足以使他成为另一位雍正一般的名君。 然而现实是,他生逢乱世,在强敌环伺下,单凭一双慈善的民本之手恐怕难以长治久安。 也正因如此,才使他一手导致了南齐这朝短暂的江山覆灭,但不得不说,即便是最终的失败,萧鸾的确在绝境之中为百姓呼吁过一道曙光,他的努力也不应被轻易地遗忘。
齐明帝萧鸾:南北朝最重视吏治的皇帝,却一手玩崩了南齐 南朝时期,权力的更迭
零度有法谈
2024-06-14 18:31:40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