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与“中华” 1897年,出身于《字林西报》的排字工夏瑞芳与鲍咸恩、鲍咸

扫雪烹茶说书 2024-02-11 07:41:39

“商务”与“中华” 1897年, 出身于《字林西报》的排字工夏瑞芳与鲍咸恩、鲍咸昌兄弟合作, 凑钱购置印刷机, 开办了“商务印书馆”。当时的“商务”不过是一家小型印刷工场, 完全没有编辑出版和发行业务。第二年“戊戌变法”沸腾, 学习西方成为时尚,“商务”趁势打开局面, 印行《华英初阶》、《华英音韵字典集成》等辞书以应急需, 一时销路大畅, 营业额蒸蒸日上, 张元济、杜亚泉、蔡元培、陈叔通、沈雁冰、胡愈之、夏曾佑等一批著名文人学子陆续加盟, 使“商务印书馆”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出版企业。 民国成立后,“商务”的资本额已达百万之巨, 这时冒出了一个陆费逵。陆氏是革命党人转到“文化救国”阵线的先进知识分子 , 在“商务”任编译所出版部长、《教育杂志》主编, 工作十分出色。时当民族主义高潮, 而“商务”与日本人合股经营的部分出版业务, 与社会民众心理不相容, 引起了陆费逵“另起炉灶”的想法。陆氏预见到教育事业兴起, 教科书势必进行改革的文化趋势, 打算编撰出版一批新式教科书, 但因人手不够、资金不足, 尚不能与“商务”公开决裂, 另立山头。为权宜计, 陆费逵暗中约邀沈知方等同事, 白天为“商务”服务, 夜晚加紧编写新教科书, 为未来的“中华书局”奠定了基础。 “中华书局”创业伊始, 即以“教科书革命”、“华商自办”相号召, 与“商务”竞争于出版业。新编《新学制教科书》《新编国民教育教科书》体例新颖, 内容充实, 又刊印民国国旗为封面, 颇受雨后春笋般的新学堂所重视, 一时争先采用, 营业额节节上升。“商务”面对强劲敌手, 奋起直追, 首先与日本资方拆股, 辞退印刷、编辑部门的日方技师和顾问, 以消除与“中华”相争的违背民族主义的口实。不久,“商务”也成为中国资本、中国人管理的中华民族出版企业, 以此名义号召国人投资, 扩大业务范围, 至 20世纪30年代, 集出版教科书、科学、文艺、古籍、工具书、期刊于一身,步入全盛时代。 “商务”和“中华”成为现代中国出版业两支争奇斗艳的奇葩, 业务竞争好戏连台: 一个出《辞源》, 另一个出《辞海》; 一个出《四部丛书》,另一个出《四部备要》; 一个出《丛书集成》,另一个出《图书集成》; 你有《东方杂志》, 我有《大中华》杂志; 你有《百衲本二十四史》, 我有《聚珍仿宋二十四史》; 你有《国学丛书》, 我有《新文化丛书》⋯⋯两家书局竞争相当激烈,竞争手段多样化, 包括薄利销售、争夺出版人才、争夺书稿文章。但是,“商务”、“中华”两书局相争30年之久, 从未涉及黄色书刊,不以淫秽、粗野、媚俗、媚外的出版物招摇过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倾注心血保存文化遗产, 倡导新知识, 为读者服务, 争取中华文化整体的支持, 并具有时代感。这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久盛不衰的要诀。其间,“中华”副经理沈知方袭用老谱, 异军突起, 新创“世界书局”, 以种种办法与“中华”相竞争。“中华”适时应势, 与“商务”联手, 另创“公民书店”,以跌价倾销对付“世界书局”。故而, 20世纪中叶, 中国图书出版界出现过“商务”、“中华”、“世界”三分天下之势, 其出版物占全国71%, 对繁荣中国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 文明竞争与野蛮竞争完全不同, 文明竞争的法则是: “你比我好, 我比你更好”; 野蛮竞争的法则是:“你比我坏, 我比你更坏”。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的文明竞争, 对繁荣中国文化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 历数十年而不衰。 图一:夏瑞芳 图二:陆费逵 图三:中华书局老照片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