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事后三年,徐家每月还是准时给齐白石送钱。 9

扫雪烹茶说书 2024-02-05 18:39:42

1953年,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事后三年,徐家每月还是准时给齐白石送钱。 92岁的齐白石得知老友已逝后,急忙赶去徐家,一进门就下跪,任何人劝说,他都不肯起来。 徐悲鸿比齐白石小30岁,年龄的差距,性格的不同,并没有阻碍两人友情的发展。 在徐悲鸿内心,齐白石不仅是自己的挚友更是恩师,而齐白石却说徐悲鸿是他一生的恩人。 1928年,留法回国的徐悲鸿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为了将中国画发扬光大,徐悲鸿一直在寻找有绘画艺术天赋之人。 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一次偶然的机会,徐悲鸿在陈散原(历史学家陈寅恪的父亲)先生家见到两副画《柳塘游鸭》《枯藤群雀》,他惊叹不已,一打听才知道是出自民间木匠齐白石先生之手。 于是第二天便登门拜访。 当时齐白石正在赶制两方印,徐悲鸿只能站在旁边等候,因此也亲眼目睹了老先生篆刻的章法和刀法。 「苍劲有力,好像呼呼风声,篆法高雅,布局奇崛古朴。」 徐悲鸿惊讶又兴奋。 当看到墙上的一幅公鸡时,不由得又赞叹: 「先生您的画自然古朴,不落古人窠臼,自成一格,您看这只只公鸡,在不求似中得似,更显神韵。」 此时的齐白石每天窝在家里以卖画为生,经常遭人白眼,看到如此懂自己欣赏自己作品的人,不由得为之动容,上前抱拳道: 「知我者,悲鸿兄也!」 徐悲鸿见状,立马表明自己今天来的目的,是想请先生出山,去北平艺术学院给学生授中国画课。 齐白石先是一惊,随后立马拒绝道: 「我一个乡巴佬,去洋学堂讲课,恐怕会给您徐院长带来麻烦。」 而徐悲鸿却表示: 「能请先生出山,乃我校之荣幸,何来麻烦一说。」 但后面不管徐悲鸿说什么,齐白石都是拒绝的。 这样来来回回,直到第三次,齐白石仍以我是湖南土音不适合授课为由,拒绝任教。 徐悲鸿却再三恳求并表示: 「只要先生您作画示范就行,不用授课,道理就在其中,为表诚意,愿意每天自驾马车接送,亲自作陪。」 就这样,农民出身的齐白石当上了北京艺术学院的教授,凭借艺术天赋和绘画功底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尊敬。 徐悲鸿不仅履行了当初承诺,更是夏天为齐白石装风扇,冬天为他生暖炉。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绘画,交情也是一天比一天深厚。 可好景不长,一些保守派联名抗议,反对将西方的绘画改造成中国画,后面事情越闹越大,徐悲鸿迫于无奈,辞去了院长一职,离开了北平。 徐悲鸿一走,齐白石也不去上课了,学院多次派人去家里请他,结果齐白石直接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齐白石已死。 为了表达对徐悲鸿的恩情,齐白石又作诗两首: 草庐三顾不容辞, 何况雕虫老画师, 深信人间神鬼力, 白皮松外暗风吹。 一朝不见令人思, 重聚陶然未有期。 海上清风明月满, 杖藜扶梦访徐熙。 并赠一幅「寻旧图」给徐悲鸿,兴起,他自己又再画一幅留给自己。 后来,两人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当时齐白石还没有出版自己的正式画集,徐悲鸿便亲笔给中华书局负责人写信,推荐齐白石的画集,亲自写序,让齐白石在艺术界快速站稳脚跟。 而齐白石对徐悲鸿也特别信任,有人告诉他即将有生命危险,让赶紧离开,齐白石当时也忐忑不安,纠结要不要走,可徐悲鸿让他留下来,他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1953年,徐悲鸿去世,徐家儿女考虑到齐白石的年龄,就没敢告诉他,每当齐白石问起,总是说父亲出国了,要么出差了,并且每月以父亲的名义给齐白石送钱。 可不料,纸终究包不住火,一次齐白石远方的学生来看望他,无意间说漏了嘴,齐白石还是知道了。 据画家郭味蕖回忆,他曾在徐悲鸿纪念馆接待了齐白石: 「1956年深秋,齐白石老人得知徐悲鸿先生去世的噩耗,立即赶来,一进门就要跪拜,老人眼里满是泪水……许久之后才缓缓说要看徐先生的影像。」 徐悲鸿是齐白石的挚友也是恩师。 最怜一口反万众 使我衰颜满汗淋 这是节录齐白石写给徐悲鸿的诗。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子期离世,伯牙毅然断琴,徐悲鸿的离世,让齐白石如何不伤感呢? 徐悲鸿先生在名冠京华之时,能够三顾茅庐请出布衣齐白石先生,可谓慧眼识珠。他们都把对方当成毕生的知己,友情早已超越时空,天长地久。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君子百朋,此生能得一知己,足矣! 图一:徐悲鸿与齐白石合影 图二:徐悲鸿画的马 图三:齐白石作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