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前,这群富豪倾家荡产救祖国

历史有小狼 2024-07-31 04:00:58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这是高中课本《琵琶语》中对商人的描述。

说起大家对商人的印象,估计大家能脱口而出:“无奸不商”,

这主要是商人逐利的本性让人厌恶,造成了一说到商人,大家的印象就是,无奸不商

加上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下。

社会阶级地位排序,商人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

从商的人被整个社会所鄙视。

这让商人毫无社会归属感,行商起来道德约束感少。

但在香港回归之际,有这样一群商人,他们为富仁义,慷慨解囊,为国家挺身而出。

买航母送“母亲”的徐增平

1953年毛主席提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依据这一指示,国内造船业大兴,造出大量船只,有意打造一只军事力量强健的海军队伍,甚至想干年内能造出一只中国的航空母舰。

只可惜多年战乱和大量人才的流失,让国家努力多年依旧无果。

无可奈何之下,我国只好去进口一些高端的海军武装设备。

但这些武装设备不仅费用高昂,制造技术也是对我国严格保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国老是买昂贵的鱼,表面上看着是挺威风的,打起仗来,武器打没了就没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不会畏惧我国的国力。

只有自己掌握钓鱼的方法,制造出强大的武器才能威慑这些对我国虎视眈眈的国家。

于是我国领导人还是觉得自己搞好些,不会被人卡脖子。

之后我国相继研发了“江湖III”级护卫舰,“江卫”级护卫舰,“旅大”导弹级驱逐舰。

但航空母舰的制造,我国还是摸不着边。

直到1980年从澳大利亚买了一艘名叫“墨尔本”航母,将其分解后,我国第一次了解了航母的结构。

1995年,乌克兰为没建造完成的“瓦良格”号头疼。

这艘

长310米,能容纳60架战机,只比当时世界上最大航母——美国“尼米兹”短22米的巨形航母,因苏联解体只完工了68%。

被丢在码头,成了一堆废铁。

倘若将它拆解,得花2.5亿美元,拆下的废铁只能卖500万美元,亏了。

精明的乌克兰几番思索决定把“瓦良格”卖给中国。

但美国不答应,怕造航母技术被中国学会,百般阻拦。

迫于美国的淫威,乌克兰暂停了与我国航母交易。

这期间徐增平了解了“瓦良格”事件,也得知了“瓦良格”正在出售。

他打算把这辆半成品买下来送给祖国。

徐增平17岁时加入解放军,31岁下海经商。

1988年在香港成立“创律集团”,在香港房地产动荡时期,徐增平大胆抄底,成为亿万富翁。

当与乌克兰协商时,他谎称是买来改造成有600间房的娱乐场所,为的是实现自己的“赌王”梦。

乌克兰开价一亿美元,但徐增平摆明自己只有2000万美元。

为了成功买下这艘航母,徐增平转换策略,与乌方官员来了一次杯酒谈心,最终以2000万美元拿下“瓦良格”。

虽然买下,但“瓦良格”远嫁中国之路漫漫,阻碍重重。

当“瓦良格”驶抵黑海南部时,被土耳其拦下。

当美国得知“瓦良格”被一个中国人买去,十分不悦。

于是不久,土耳其就得到了

第三方国家的“提醒”,以“瓦良格”船体过大,可能会撞上伊斯坦布尔大桥,阻塞海岸交通为由,责令航母返回出发点。

最要命的是,航母停泊黑海期间,徐增平需要每天向拖船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要向乌克兰港口支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

无奈之下,徐增平只得跑到北京向已退休的海军副司令张序三求援,表示愿意原价把航母卖给海军。

这个第三方国家,中国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是美国了。

为了不使徐增平一片爱国之意付诸东流,也为了我国的航母事业发展。

中国派出代表团和土耳其商谈,备妥了土耳其方要求的一切“安全措施”,给出了如有损失中国将全部承担。

这才让“瓦良格”重新起航,来到中国。

美国得知徐增平最后把航母送给了中国大陆,气急败坏。

用了些手段,吊销了徐增平在澳门的博彩营业许可证。

而这一天,“瓦良格”在大连港口停泊。

之后徐增平过上了打官司,为还买航母欠下的贷款而忙碌的生活。

徐增平为了买航母送给国家,倾尽所有,一片爱国之心纯然肺腑。

好在“瓦良格”被成功改造成中国第一艘自己的航母——“辽宁号”,不算辜负徐增平对祖国母亲的心意。

“楼主”邵逸夫

邵逸夫出身商贾之家,其父邵玉轩为颜料商人。

人称“六叔”。1925年,

邵逸夫在上海创办天一影业公司。

后去新加坡发展,成立邵氏机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邵氏企业遭受重创,逸夫也因拍摄“反日电影”锒铛入狱。

被朋友救出后远赴香港,创办“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1973年创办邵氏基金会,热衷慈善事业。

捐资中国与英国等地的的公益项目。

70岁时,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头衔。

有人说,中国毕业的大学生没人不知道邵逸夫,如果真的有不知道的,那这个人肯定不爱学习,因为他没去过“逸夫楼”自习。

邵逸夫这一生最大的慈善之举是扶持我国的教育。

他觉得教育是国之根本,且很多人想读书却无书读。

如果有一位教书先生,那他就可以教50个学生,如果有50个老师,那他可以教育500个学生......,这让他更觉有捐资学校的必要。

他为我国内地80多所大学和160所中小学捐赠236个项目,盖了许多“逸夫楼”,被人称为“楼主”。

1987年,邵逸夫捐资一亿港币给内地十所大学,供他们建造图书馆和科技馆。

自此,他每年都会向内地学校捐款一笔。

直到2003年,邵逸夫总共向内地学校捐款2亿港币。

其中被他捐助最多的学习为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

2004年,邵逸夫去世。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和校长王乘代表学校向其家属发去唁电,表示了沉痛的哀悼。

兰州交通大学与西北师范大学的广大师生也以自己的方式悼念这位老人。

在邵逸夫做慈善事业的30年以来,他向内地共捐助了100多亿港币。

抗美援朝突破“禁运”的英雄

“我们在内地多投资,捐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国家繁荣富强。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愿尽是所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办实事”。

这是霍英东获得“中华慈善奖”的发言。

霍英东出生贫苦船民之家,一家几口吃饭睡觉都在一条2米长的船上。

1930年,海风掀翻了这条船,霍英东的两个哥哥不幸丧生,

其父经不住打击,一病不起,不久后离世。

船上只剩下一群妇孺和霍英东一个男子。

霍英东天资聪颖,12岁时考入香港黄仁学院读中学。

日本侵略香港后辍学。

为了养家糊口,去轮船上给锅炉加煤。

日本投降后,霍英东做起了驳运生意,收购一些军用小艇,发动机之类的机器,修理后专卖,积累了原始资金。

1950年,霍英东创办了自己的运输公司

1951年,抗美援朝爆发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全面禁运,港英当局甚至采用武力“缉私”。

霍英东丝毫不惧,组建了大规模的船队,为祖国运输了大量的物资,列如汽车,橡胶,药品和轮胎等。

当时“无缝钢管”这一军用物资内地十分稀缺。

英国怕有人运输给内地,在香港港口各种严防死守。

霍英东曲线救国,避开香港码头,绕到葡萄牙所管辖的澳门港口运各种径口的无缝钢管。

为朝鲜战场提供有力援助。

霍东英聪明果断,经商天赋极高,他一个人能在多个商业领域做到顶尖。他经营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石油,地产,酒店,运输,贷款,赌场。据统计霍英东总资产达90亿美元,在香港富豪榜中排前列。

霍英东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富有又爱国,对祖国十分大方。

在祖国35周年庆时,霍英东捐款一亿港币支持国家体育事业。

他的信念是“财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当年支援朝鲜战场的不只霍英东,还有一个商人英雄曹光彪。

曹光彪出生上海,1949年移居香港。

抗美援朝禁运期间,为了与中资合作向内地转移禁运物资。

他拖家带口的又回了上海,是第一个在内地投资建厂的香港商人。

中国“001”号合资企业

1979年,中国第一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

这引起了香港美心集团伍清德的注意。

美心集团以在香港制做西式餐点而出名。

当时香港商人比较害怕和共产党合作,害怕被吃掉。

但伍清德认为,中国大力发展生产,实行改革开发,未来一定要飞国际航班,国际航班就得有合格的食品。

他可以和内地发展合资企业,把食品和中国航空服务业结合发展起来。

于是伍清德来到内地就航空食品这一项与中国民航总局谈起来。

这一谈就谈了三个月,但是没有谈下来。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一个面包上。

1979年,中国准备开通一条中美航线,在所有准备工作都做的差不多的时候,飞机配餐出了问题。

中美两国相隔甚远,无法配备热食。

按照当时的惯例,飞机上需要提供至少两顿正餐。

那时候的中国一切都在起步阶段,人民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哪里会对食物有什么色香味的要求,更别说准备大堂级别的航食餐了。

就算是领导乘坐的舱位也只有一杯水和一块硬邦邦的面包。

吃干巴面包剌嗓子,变干巴人。

当时美国提出,如果中国做不出合格的航食餐,那就交给日本东京配餐。

换掉中国的航食餐?还让给日本做?

对中国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中国政府决心一定要把航食餐做好,比日本人好!

这时伍清德被想起来了。

198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了京港合资经营北京航空有限公司。

这是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国家经商行政管理局给它“001”的编号。

当时江泽民还为其剪彩,祝贺它的成立。

伍清德十分爱国,让国家拿到了公司51%的股份,还自愿让出了董事长一职,甚至出资500万港币垫付了买机器和设备的费用。

这家公司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引进外资和兴办三资企业的序幕。

以上几个商人只是当时助力祖国的主要几人,还有许多经商富有的人,他们也为祖国默默的付出出着,这些商人不是给人奸商印象的人,是建设祖国的英雄。

《四代领导人都有航母梦,中国“瓦良格”诞生纪&苏坦》 郐颖波

《邵逸夫》 靳建

《毛纺大享曹光彪》 吴嘉琳,庄新田

《霍英东》 尹崇敬,曹寰光

《中国“001”号合资企业的诞生与年轻港商结缘》 余玮,吴志菲

字数:3052 日期:2024/07/26 作者:玉可期

1 阅读: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