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再续约”,解答了中国汽车合资的灵魂三问丨人汽

人汽解读吧 2024-12-01 05:18:28

作者:管宏业

大变革时代下的中外车企合作非但没有淡化,反而得到进一步加强。11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签署延长合营合同协议,将上汽大众的合资合营期延长为55年,至2040年。

经此次续约,上汽大众已成为国内最早且合营期最长的合资车企。

作为改革开放、中外合作的代表,大众与上汽此次续约极富象征意义。这既是对过去40年合作成果的认可,更表达了对合资企业、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贝瑞德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此次合资合同续约,再次彰显了这一合作关系的深远意义。这将使双方合作取得经济和技术层面的“双丰收”——鉴于中国引领自动驾驶和电动出行领域的创新发展,新的合作协议中,大众汽车将进一步融入中国产业生态,充分发挥本地创新能力,为大众汽车集团创造全球范围的战略竞争优势。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表示,电动化方兴未艾,智能化席卷而来,当此变局下,中外双方更应携手共进、技术共创,加快凝聚创新力量,引领全球绿色发展。

而在笔者看来,此次大众与上汽续约,从根本上解答了困扰中国汽车合资的三个灵魂之问。

其一:汽车合资还要不要搞下去?

40年前,中德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合资合营合同,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纪元。在中德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从无到有”飞跃式发展,现代化的中国汽车工业体系加速成型。

而后的2002年,股东双方再次签署合营合同,合营期延长至2030年,成为当时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个续签的汽车合资企业。

当时代的脉搏跳入21世纪20年代,市场上对于合资的质疑却突然多了起来。

过去5年间,合资汽车在中国经历了从巅峰到低谷的剧烈波动。2019年,跨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70.8%,但仅仅5年后,2024年10月,跨国品牌市场份额萎缩至35.4%。

跨国品牌在华销量和份额快速下滑,已引发了从品牌到认知的大溃败。甚至有论调悲观认为,未来5年内,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或将挤压至10%左右。也因此,“汽车合资还有没有必要搞下去?”引发了全社会关注。

事实上,对于外资以及开放大态度,国家早已作出论断:“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而中国汽车工业以及汽车用户,就是开放的最大受益者。

40年前,中国汽车既缺资金又缺技术,民用车市场基本为零;以上海大众为引领的汽车合资,带来了资金、技术、车型和管理,丰富了市场,活跃了民生,极大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即使在当下,合资依然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主力军。无论上缴利税还是吸引就业,合资失败绝不应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图景。

随着中国进一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有理由相信,

从合资到自主,百花齐放、百家齐鸣才是中国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的最优选,也是消费者最希望看到的样子。

其二:外资还会不会来?

2024年,国际风云持续变幻,地缘政治激烈对抗,中国外资外贸也遭受波折。

根据商务部数据,2024年1至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4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4%。

从数据来看,外资确实在减少。而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美元加息,以及国内需求疲软等多个因素。

但在外资总体减少的情况下,两方面的投资却不少反多,出现了逆增长。

一个是针对汽车制造业、电器机械的投资,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的比重达到2.5%。

一个是来自的德国的投资,前三季度实际对华投资增长19.3%。

来自德国的投资中,汽车制造商是最主要力量。今年以来,德国大型跨国企业不断加码在华投资。特别大众汽车,仅在过去一年里连续三度追加中国投资。

2023年4月,大众宣布计划投资10亿欧元,在安徽合肥建立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创新和部件采购中心;同年7月,再度投资7亿美元,与新势力共同开发纯电动车型;今年4月再度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其在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

根据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报告,德国汽车行业中70%的企业都通过与中国客户、供应商和大学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来实施创新。

很显然,中国市场转向新能源汽车的速度,以及中国竞争对手降低成本的力度,倒逼德国企业不断加大投入,避免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被边缘化。某种程度上,中国市场代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方向。

想造汽车,就必须投资中国;撤出中国,就等于退出汽车行业。

正如全球咨询巨头麦肯锡的调研结果:如果你想寻找下一个全球增长点,还是在这里。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其三:新合资合作怎么搞?

回过头来再看第一个问题,汽车合资到底怎么了?

归根到底,合资品牌汽车市场下滑,根源在于未能及时跟上中国市场高速变化与需求升级。

在中国,智能化与电气化如排山倒海之势深刻改写着汽车内涵。在相应布局中,自主品牌看得准、下手猛,快速构建起竞争优势。反观合资品牌,依赖既有优势,转型迟缓导致一日千里被拉下。

正如笔者一直以来的观点:

汽车合资出了问题,但汽车合资本身不是问题。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接下来就是如何解题。在此番大众与上汽续约中,隐约可见答案。

此次续约,并非简单的合同延续,而是新的开始。其意义不亚于40年前的首次合作,以及1984年在人民大会堂的签约。

根本不同是,双方强强联手、美美与共,由40年前的“技术引进”到如今“技术共创”,携手开启中国汽车合资合作2.0全新阶段。

据了解,针对上汽大众未来定位,中德双方正同步加快对产能布局的整体研判、调整升级,逐步缩减燃油车产能,加大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转型。

具体包括,股东双方将融合各自优势资源,支持上汽大众基于中国市场开发多款包括纯电、插电混动在内的全新车型。

2026年,两款基于全新CMP平台(Compact Main Platform)的纯电动车型即将走向市场。它们将搭载“在中国,为中国”开发的全新电子电气架构。除此之外,2026年还将推出三款插电式混动车型,并将首度推出两款增程式混动车型。

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有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

贝瑞德说,展望2030年,大众的目标是继续成为中国第一的外资车企,并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发挥引领作用。

在笔者看来,那些对合资的质疑,以及当下合资的颓势,从上汽大众2024再续约开始,可以画上一个休止符!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