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是清代著名医家,其学术思想以“一气周流”为核心,强调脾胃中气的升降枢纽作用

飞翔说健康 2025-04-06 20:44:54

黄元御是清代著名医家,其学术思想以“一气周流”为核心,强调脾胃中气的升降枢纽作用。对于桂枝茯苓汤这一经典方剂,黄元御在其著作《四圣心源》中虽未直接论及,但可结合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从以下角度深度解析:

一、黄元御对血瘀证的病机认知

黄元御认为,血瘀证的形成多与中气不足、肝郁气滞、寒凝血瘀相关:

1. 中气虚弱: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气不足则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而致瘀。

2. 肝郁气结:肝主疏泄,肝郁则气机阻滞,血随气结而成瘀。

3. 寒凝脉络:寒邪收引,血脉凝滞,导致瘀血内停。

桂枝茯苓汤的应用:黄元御可能更注重从“疏肝健脾、温通血脉”的角度解读此方,强调通过调理中气和肝脾功能来活血化瘀。

二、黄元御对桂枝茯苓汤配伍的解析

原方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组成,黄元御的学术思想可能赋予其新的配伍逻辑:

1. 桂枝:温通血脉,助阳气以化气行血(黄元御重视“阳化气”的作用)。

2. 茯苓:健脾渗湿,培补中气,防止湿瘀互结(体现“治血先治气”的思路)。

3. 丹皮、桃仁:活血破瘀,但黄元御可能建议配伍疏肝理气药(如柴胡、香附)以增强解郁行血之力。

4. 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桂枝相伍调和营卫(符合黄元御“调和阴阳”的理念)。

配伍特点:黄元御可能更强调“化瘀不伤正”,主张在活血药中加入补气养血之品(如黄芪、当归),以兼顾中气和气血平衡。

三、黄元御对桂枝茯苓汤的临床拓展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黄元御可能将桂枝茯苓汤用于以下病证:

1. 妇科症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结合疏肝理气药(如逍遥散加减)。

2. 肝郁血瘀证:经前腹痛、乳房胀痛、情志抑郁等,加柴胡、川芎。

3. 寒凝血瘀证:痛经、闭经,加吴茱萸、艾叶温经散寒。

4. 脾胃虚弱兼血瘀: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纳差乏力,加白术、党参。

用药特色:黄元御善用“升降药对”,如桂枝升阳、茯苓降浊,配合芍药、丹皮调和气血,使瘀去而气机畅达。

四、黄元御学术思想与桂枝茯苓汤的结合

1. 重视脾胃:在方剂中加入健脾药(如白术、茯苓),以培补中气,增强化瘀之力。

2. 疏肝解郁:肝郁是血瘀的重要诱因,常配伍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药。

3. 温阳化气:桂枝不仅温通血脉,更可助脾阳以化湿,符合黄元御“阳主阴从”的观点。

4. 慎用攻伐:主张“缓消症块”,避免峻猛破血药耗伤正气,多用丸剂(如桂枝茯苓丸)缓图。

五、注意事项

1. 辨证要点:黄元御强调“脉弦细涩、舌质紫暗、苔白腻”等肝郁脾虚血瘀之象。

2. 禁忌:阴虚火旺、气血两虚者慎用,需配伍滋阴养血药。

3. 剂型选择:慢性病多用丸剂,急性血瘀证可改汤剂加强药力。

总结:黄元御对桂枝茯苓汤的理解,更注重从“肝郁脾虚、气血瘀滞”的病机出发,通过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温阳化血的综合调理,达到“一气周流、瘀去新生”的目的。其学术思想为临床灵活运用该方提供了更丰富的理论依据。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