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0日,黄帅在北京朝阳医院因病去世,相信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都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01 15:42:15

2017年12月10日,黄帅在北京朝阳医院因病去世,相信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都会对她有一定的印象,她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反潮流小英雄”。   1973年,黄帅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生。   那天,她坐在教室里,窗外鹅毛大雪飘落,黄帅的注意力渐渐游离。   不久后,她走神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老师叫她上前接受训斥,批评她没有专心听讲,言辞尖锐。   漫无边际的训斥让她感到羞愧。   然而,老师的愤怒似乎没有得到宣泄,他拿起了戒尺,要求黄帅伸出手来接受惩罚。   当黄帅犹豫着伸出手时,戒尺却突然落在了她的头上。   她心里充满了委屈。   回到家后,她开始拿起日记本,将自己的心情倾诉在纸上。   她写下了当时的所有情感和想法。   接下来的日子里,黄帅曾一度试图遗忘那段痛苦的经历。   然而,在一次课堂上,老师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然拿出黄帅的日记本,阅读其中的内容,批评黄帅不懂得感恩。   在这次事件后,黄帅把自己的遭遇写成了一封举报信,递交给了相关部门。   她的举动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信被教育界视为一个例证,作为批判当时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修正主义思想的工具,并被报纸摘编并加以公开。   中央媒体的头版头条也转载了这封信。   学校和社会各界都开始模仿黄帅的做法,开展了一系列“破师道尊严”的活动。   一些地方甚至把黄帅视为反潮流的英雄。   在反动组织的推动下,这一事件成为批判教育体制和政治路线的重要标志。   这场风波也让她和她的家人开始承受压力。   黄帅的父亲很快被隔离审查,不久后又被逮捕并投入监狱,同时被开除党籍。   黄帅的母亲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健康状况不断恶化,黄帅常常看到母亲因病昏倒在地。   然而,黄帅继续坚持自己的原则,直到动荡时期后,家中才逐渐恢复了一些平静。   1979年,黄帅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进入了北京工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   与许多同龄人不同,黄帅的大学志愿填写中,她选择了四次都填写同一个学校。   进入大学后,她至少能够享受做一名普通大学生的乐趣。   1984年,黄帅顺利毕业,并进入了北京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工作。   进入90年代,黄帅决定追随许多人留学的潮流,赴日本深造。   1993年,她获得东京大学“学术硕士”学位,并在日本三和综合研究所工作。   在日本的岁月里,她过上了一段温馨的家庭生活。   她与丈夫育有一子,而她也在家中担任了两年的全职母亲。   1998年,她结束了十年的海外生涯,回到了祖国。   回到北京后,黄帅成为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的一名编辑。   她经常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黄帅在《黄帅心语》一书中提到,自己的写作是为了记录自己从年轻到中年的点滴感悟。   从她在学生时代开始,她就有着写日记的习惯。   即便当时有过母亲的强烈反对,她也没有放弃过这项习惯。   在母亲的劝说下,黄帅曾在某些日子里销毁了自己中学和大学时期的日记。   留学日本后,她重新拾起了写日记的笔,记录自己在异国他乡的情感波动。   在日本的日子里,黄帅也逐渐积累了大量的文字。   而当谈到那段广为人知的“反潮流”事件时,黄帅也从不回避。   黄帅回顾这一切时,她从不将这一段历史视为负担,而是把它作为自己人生旅程的一部分。   在今天,老师对学生的体罚仍然值得思考。   近年来,教育惩戒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教育惩戒并非一味的惩罚,而是一种以教育为目的的行为。   近年来,一些极端事件使得教师在处理学生不当行为时变得小心翼翼,甚至有些教师因为使用过激手段而遭到处分。   2020年教育部强调惩戒应当具有教育性,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改正错误,而非单纯的体罚或惩罚。   规则中列出了七条红线,明确禁止体罚、侮辱学生人格、超限度的惩罚等行为。   此外,规则还将教育惩戒分为三类,从一般到严重。   有专家指出,教育惩戒的实施应当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动机和具体情况灵活应对。   惩戒应当是最后手段,教师首先应采取积极的引导和沟通手段。   同时,教育部门也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   参考文献:[1]郑媛.“小学生事件”主角黄帅的今日生活[J].农家之友,2012(7):28-29    

0 阅读:1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